海西:推进低保提标扩面 全力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日期:09-11
本报讯 今年以来,海西州结合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困难群众实际需求,印发《关于2025年海西州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调整工作的实施方案》,自2025年4月起全面提高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升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提标幅度“稳中有进”,织密民生保障网。此次提标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综合考虑全州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物价变动及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双提升”。调整后,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月提高203元,达到每人每月906元,增幅29%;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月提高122元,达到每人每月595元,增幅26%;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照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1.7倍确定的规定,海西州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每月提高345元,达到每人每月1540元,增幅29%。社会救助标准较上年增幅均高于全省其他地区。
精准施策“分类保障”,兜住特殊群体需求。针对海西州城乡差异及困难群众多样化需求,此次提标同步优化分类保障政策,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重点对象,在全额发放低保金基础上,按当地低保标准的15%增发分类施保金(城市每人每月136元、农村每人每月89元);对因灾、因病、因残等突发困难家庭,简化临时救助审批流程,将急难型临时救助审批时限压缩至24小时内,确保“应救尽救”。强化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符合条件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动态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坚决防止返贫。
动态管理“提质增效”,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为确保提标政策精准落实,运用“线上大数据比对+线下入户核查”相结合,通过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核查申请救助及在保对象车辆、房产、社保等信息2.63万人次。对跨省居住的救助对象,依托省核对中心协调完成跨省核对113人次。同步畅通社会救助服务热线,接受群众监督举报。通过“海西民政”微信公众号、村(社区)公示栏等渠道公开低保名单、保障金额和广泛解读提标政策,确保困难群众“应知尽知、应保尽保”。
民生温度“可感可触”,绘就幸福民生画卷。“现在每月能多领122块钱,减轻了一些买药、买菜的压力。”家住德令哈市柯鲁柯镇的马某某(肢体二级残疾,低保对象)激动地说。提标政策落地后,像马某某这样的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政策温暖。据统计,提标后新增城市低保对象259户633人,较去年年底增幅达25%;新增农村低保对象542户1375人,较去年年底增幅达31%;城乡低保保障率从1.49%增长至1.75%。
海西州民政局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低保提标扩面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切实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全州高质量发展筑牢民生根基。
(来源:青海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