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柴达木日报

铺就“幸福就业路” 点亮“人生新梦想”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第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田格斯 范宗文

“残疾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实现人生价值、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劳动技能偏弱、综合竞争能力较差、就业渠道不足等,是残疾人面临的就业困难。为克服这些障碍,海西州不断提高残疾人工作领域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通过落实按比例安排就业、统筹推进帮扶增收、强化就业援助服务、加大教育就业帮扶力度等措施,为残疾人在就业创业道路上成就精彩人生。

裁膜、定型、贴膜……走进海西州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的汽车装潢车间,小贾正全神贯注地将车膜精准覆盖在车表面,他工作的区域仿佛按下静音键,动作娴熟又麻利。

小贾是一名听障人士,今年3月份到就业中心工作以来,通过认真刻苦地学习,现在能单独完成汽车贴膜、音响导航、线路连接和线路整理等工作。

借助手机文字,小贾能准确理解同事和客户的需求。“小贾学习能力特别强,手脚也很麻利,干起活来很认真。自从在这里上班后,他家里人都说整个人都变了,变得更热情、更开心乐观了,在这里成长了不少。”海西州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工作人员段正说。

海西州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为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服务,提供洗车服务、汽车装潢、汽车维修保养、广告设计制作、糕点制作、枸杞筛选、杯中茶等服务内容和产品。目前,已安置10名残疾人就业,帮助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

海西州持续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和多形式的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以有就业需求及满足就业条件的城乡就业年龄段未就业残疾人为主要对象,通过建立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辅助性就业基地、孵化基地、培训基地“四个基地”挂牌认证,使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目前,海西州266家用人单位已安排解决残疾人就业668人。

海西州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拉毛才让说:“我们中心通过辅助性就业,让残疾人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实现自我价值,让残疾人能感受到温暖和归属感,增强了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提升社会适应的能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而言,一份稳定的工作不仅是生活的保障,更能实现自身价值,成就精彩人生。

这次培训太及时了,我一直渴望通过劳动改善生活,没想到在家就能制作精美的灯笼,作品刚完成就被卖出去了。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增加收入,日子更有奔头了。”学员沈国兄感慨地说。

5月12日至6月10日在格尔木市残疾人托养中心举办的为期30天的“残疾人灯笼制作培训班”上,35名残疾人参加培训并顺利结业,在传统手工艺领域找到了新的就业方向……

5月7日,天峻县残联举办为期10天的手工编织培训班,各乡镇、社区共组织24名残疾人或残疾人亲属参加培训……

7月21日,都兰县精心组织的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圆满结业。本次培训为期5天,根据市场需求与残疾人实际情况,开设了掐丝唐卡基础、扭扭棒棒花、畜牧疾病预防等特色课程……

掌握一技之长,残疾人就业就更有底气,就业机会也将大大增加。

近年来,海西州举办22期农牧区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培训人数达917名,通过聚焦残疾人就业需求,开发更多特色培训项目,帮助更多残疾人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让助残惠民温暖阳光照亮每一个就业梦想。

在海西,越来越多的特殊群体劳动者正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他们的故事印证了:一座城市的温度,不仅体现在让他们感受到尊重与温暖,更在于能否提供逐梦筑梦的条件与可能。

海西州残联将持续广泛宣传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关爱服务的政策措施,让更多的残疾人了解并享受到应有的权益和服务。通过深入调研,走进残疾人家庭,倾听他们的声音,切实掌握他们在生活、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和需求,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协同合作,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