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柴达木日报

“大棚经济”结硕果 多元种植助增收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第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马琴 通讯员 谭丽

近年来,格尔木市大格勒乡锚定产业发展主线,全力推进菊花村农业设施大棚建设项目,让设施农业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新引擎”,为群众致富、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

走进大格勒乡菊花村,五座整齐排列的温室大棚在田野间格外醒目。其中一座大棚内,饱满翠绿的阳光玫瑰葡萄挂满枝头,工作人员正忙着修剪藤蔓、照料果实。这是该村继2024年成功试种人参果后,再次引进的特色果蔬新品种,为大棚种植产业增添了新活力。

“这个棚专门种阳光玫瑰葡萄,2024年开始试种,今年第一次挂果。目前看试种很成功,只是挂果量还不算多,主要是技术还在摸索阶段。”大格勒乡菊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风鸣介绍说,该品种从山东寿光引进,种植棚面积0.5亩,此次试种成功为村里探索多元种植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

菊花村农业设施大棚建设项目由格尔木市民宗局投资,2023年4月动工,总投资382万元,总面积达2700平方米,2024年正式移交村集体运营。项目落地后,村里积极探索多元经营模式,最大化释放大棚资源效益。

“2024年我们先自主种植了3座大棚,另外两座交给村里的‘土专家’承包经营,既盘活了资源,还培养了本土种植能手。”刘风鸣说,2025年村里进一步优化布局,除自主管理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大棚外,其余2座交由格尔木市苗圃公司承包,专门培育“一七三”枸杞新品种。目前“一七三”苗木已培育成功,下一步计划在全乡推广,为群众提供优质种苗,助力枸杞产业提质升级。

无论是引进阳光玫瑰葡萄、培育枸杞新品种,还是2024年试种的人参果,菊花村的每一步探索都紧扣“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的核心目标,让大棚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棚”。

如今,大格勒乡正依托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坚持以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根基,以项目建设驱动村集体经济壮大,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土地产出效益,深耕“大棚经济”。通过“项目促产业、产业助振兴”的发展路径,全力推动全乡农业产业“强”起来、村集体经济“壮”起来、群众生活“富”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