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丹丹 通讯员 张倩 周维平
柴达木的湛蓝天空下,哈里哈图云雾缭绕,青藏铁路如钢铁巨龙般穿梭在乌兰县柯柯镇的戈壁滩上,与沿线农田勾勒出一幅动静相宜的画卷。然而,察汗诺至柯柯区段的一座铁路涵洞,却曾“堵”在路顺村村民的心里——山洪过后的淤泥堆积,让村民们每日需弯腰弓背才能通过涵洞前往农田,“上了年纪的人拿着农具过,更是难上加难。”村党支部书记缠文龙的话语里满是无奈。
群众的难题,便是行动的指令。当缠文龙与柯柯镇政府工作人员找到德令哈工务段副段长孙征时,孙征当即表态:“虽不影响铁路运行,但关乎村民生计,必须管!”随即,他迅速指派柯柯桥隧养修工区副工长周维平带队处理。作为党员的周维平没有丝毫迟疑,第一时间带领工友们奔赴现场。
初秋的高原烈日灼灼,狭小的涵洞内闷热难当。由于大型机械无法进入,清淤全靠“一锹一挖、一筐一运”。工友们挽起袖子、俯下身子,汗水顺着脸颊淌进泥土里,工装被汗水浸透又被晒干,结出一层层白碱,却没有一人喊苦退缩。“我们大多是农村出身,懂农民的不易,能帮他们打通‘出行路’,再累都值!”周维平抹了把脸上的汗说道。
十七个日夜的连续奋战,终于换来了涵洞的畅通无阻。当村民张万延直着身子轻松穿过涵洞时,脸上笑开了花:“再也不用蹲着走了,太方便了!”为表谢意,缠文龙带着全村人的心意,将一面印着“心系百姓解民忧,铁农情义代代传”的锦旗送到了施工现场。面对这份沉甸甸的认可,周维平说:“这都是应该的,人民铁路为人民嘛!”
此次为民解忧行动,正是德令哈工务段改进工作作风的生动实践。该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党员带头冲锋,用“急群众所急”的实际行动架起铁路与群众的“连心桥”。“我们会持续关注沿线群众需求,在守好铁路安全的同时,主动扛起社会责任。”德令哈工务段党委书记蒋承宇表示。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青藏铁路,一列火车呼啸而过,与农田里劳作的村民相映成趣。在这片热土上,铁路工人与沿线百姓用理解与互助,续写着新时代“铁农同心”的感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