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琴) 今年以来,都兰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聚力“三个坚持”统筹推进防沙治沙、退牧还草、人工造林等重点工程,全面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坚持系统治理,提升生态修复效能。持续跟进河流生态修复工作,目前察汗乌苏河、柴达木河、香日德河流域柴达木盆地荒漠化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已全面完工。创新推出“复合治沙+智慧便道”模式——集成刷状网绳式草方格、稻草帘、高低立式防沙网等7类治沙技术,针对性破解不同沙化类型治理难题。优化施工便道布局,构建“递进式”运输体系,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实现“以路治沙”与防火隔离功能的有机融合。持续推进2025年项目建设,截至目前,2025年第一、第二批6个项目已发布招标公告并完成支付进度45%,10月底将完成总工程量的80%,保障治理项目系统化推进,确保生态修复治理提质增效。
坚持护绿兴绿,筑牢成果“防护网”。积极争取各类资金859万元,加快推进香日德植物园、县国有林场种苗基地项目建设,引进新品种,在各乡镇苗圃地培育大果沙棘、青杨、暴马丁香等苗木65亩20.2万余株。按照“统一采购、统一调配、分批检疫”的原则,调运“良种插条”11.4万余株,完成补植补栽绿地面积600亩,依托县林业站苗圃基地,累计供给优质苗木180万余株,确保“栽得下、长得活”。优化巡护管理,深化林草长制实践,组建43名生态护林员队伍,划分5个网格责任区,推行“日常巡查+重点盯防”模式,累计制止破坏生态行为16起,切实将“绿色成果”转化为“长效成果”。
坚持产绿融合,激活发展新动能。做足“沙里淘金”文章,因地制宜培育沙棘、沙生中藏药材等生态经济林3.15万亩,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310户群众年均增收3000元,实现“治沙”与“富民”同频共振。深化“全民绿化”行动,统筹推进退化林修复、草原改良、工程固沙等治理措施,完成义务植树11.45万株,补植补栽绿地面积600亩,全县森林覆盖率从3.88%跃升至5.14%,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52.96%,绘就生态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