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琴 通讯员 谭丽 段亚慧) 8月30日起,格尔木市8300亩小麦陆续进入收割期。田间地头,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全力抢收,确保颗粒归仓,广袤的高原田野上,一幅金色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郭勒木德镇红柳村仁达合作社的麦田里,连绵的金色麦浪随风起伏,穗头饱满,一派丰收景象。 合作社社员苏生英驾驶着收割机穿梭其间,机械轰鸣中,饱满的麦穗被精准收割,麦粒如流水般从出粮口涌入运输车。“今年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小麦长势比去年好,颗粒特别饱满。”苏生英说,今年合作社种了100亩小麦,预计亩产可达800斤,靠着人机协作、收运衔接,两天就能完成全部收割任务。
丰收的背后是农业科技的有力支撑。据了解,本批收割的小麦,正是格尔木市今年在红柳村重点打造的小麦“一喷三防”项目示范田。该项目通过在小麦拌种期和生长期科学喷施生物调节剂、杀菌剂和杀虫剂,结合全生育期病虫害监测与综合防控,有效实现了防病虫害、防早衰、防倒伏的“三防”目标,为小麦丰产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我们利用省级专项资金实施该项目,重点强化拌种和生长期管理,通过科学用药与全程防控,显著提升了小麦的抗性和产量潜力。”格尔木市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丽婕介绍说,农技部门将通过实地测产,全面评估项目的增产效果。
眼下,除了小麦,格尔木市2300亩青稞也陆续进入采收阶段。格尔木市以农机技术推广为先导,以安全生产为保障,积极推动粮食作物机械化收割。目前全市小麦、青稞机械化采收率已超过95%,真正做到了“成熟一片、收获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