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玮玮
柴达木枸杞,这颗曾藏于戈壁荒漠的“红珍珠”,如今正稳步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成为备受青睐的“健康品”。其产业崛起的背后,始终离不开市场与品牌的深度交融。在消费升级与产业竞争加剧的当下,一个清晰的共识已然形成,唯有深耕市场,才能为品牌筑牢根基,推动柴达木枸杞跳出“重产量轻价值、有品质无名气”的困境,实现从规模红利到价值红利的跨越。
深耕市场是读懂消费需求、让品牌落地生根的前提。消费市场持续升级背景下,消费者对枸杞产品的需求愈发多元化、个性化,早已突破晒干即食的基础形态。海西州摒弃种得好即卖得好的传统思维,主动倾听市场声音,近年来聚焦高端有机枸杞加工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加大创新投入以推动产业升级。
如今,除了传统的枸杞干果,已开发出100余种枸杞衍生品。如,枸杞鲜果、原浆、浓缩汁、全粉、枸杞酒以及枸杞籽油、多糖提取物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市场供给。当柴达木枸杞从单纯的农产品转化为“多场景消费品”时,品牌才真正贴近消费者,柴达木枸杞不再是模糊的地域符号,而是与具体需求绑定的可感知品牌。
深耕市场,是积累用户口碑、让品牌深入人心的路径。柴达木枸杞作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拳头产业”,海西围绕“净土青海·高原臻品”区域公用品牌,持续打造柴达木枸杞产品名片,通过严格的质量管控与品牌培育,推动枸杞产品迈向高端市场。目前,柴达木枸杞品牌价值达196.75亿元,39家企业的105种枸杞产品入选“神奇柴达木”优品库,为出口贸易积累了良好的品牌口碑。
品牌的核心是信任,而信任的积累往往来自市场中的一次次正向互动。海西盯紧生产各个环节,邀请直播团队深入枸杞种植基地、加工车间,用镜头记录从枝头采摘到冷链保鲜的全过程,探访无菌分拣、锁鲜包装等环节,直观呈现“从产地到舌尖”的安全保障。同时,通过电商平台精准触达养生消费群体,不仅拓宽了销路,更让“高海拔、高营养”的品质标签通过真实消费体验被感知;对接餐饮渠道研发枸杞酒、枸杞糕点,让品牌从滋补品货架走进日常饮食场景,这些都是深耕市场的生动实践。
每一次产品与需求的精准对接,每一次消费者对柴达木枸杞的认可,都是在为品牌积累口碑——当越来越多用户愿意为柴达木枸杞的品质买单、为品牌故事共鸣,品牌的“软实力”便会自然生长,其在市场中的辨识度与竞争力也会随之提升。
品牌是市场深耕的“果实”,市场是品牌做强的“土壤”。对于柴达木枸杞而言,深耕市场不是短期的销量战术,而是长期的品牌战略。在科技赋能方面,海西州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组建国家级创新联盟和研究院,培育11家科创载体,自主选育柴杞系列良种,取得67项科研成果,为产业发展注入了科技动能。在绿色发展方面,柴达木枸杞产业同样走在前列,制定了22项标准规范,实施农药化肥“双减”项目104万亩,认证绿色有机枸杞20万亩,以实际行动提升品牌影响力与市场话语权。
枸杞产业的赛道上,从来不缺竞争者,但永远缺“深耕者”与“坚守者”。从优化产品供给到夯实品牌根基,从对接消费需求到打通产业链条,每一步深耕都在为产业蓄能,每一次品牌升级都在为价值加码。相信只要守住品质的初心,抓牢市场的方向,握紧品牌的抓手,枸杞产业定能从规模红利走向价值红利,让这颗“红色果实”真正成为富民强产的“金色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