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曲太 马琴
八月的柴达木盆地硕果盈枝、叠翠流金。金色的阳光下,一串串红彤彤的枸杞如玛瑙般挂满枝头。广袤无垠的柴达木盆地,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享誉全国的优质枸杞。8月17日,央视财经频道《超级生产线》栏目深入格尔木市绿色有机枸杞种植基地、生产加工车间,聚焦枸杞品牌打造及产业升级等多个维度,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报道,全方位深入解读格尔木市枸杞产业的升级实践,展现了柴达木枸杞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
1.枸杞采摘迎丰收 戈壁滩上寻“甜蜜”
直播中,镜头首先聚焦格尔木一家枸杞种植基地。一望无际的枸杞田里,颗颗晶莹剔透的枸杞鲜果挂满枝头。格尔木市农牧局副局长刘艳红介绍:“柴达木枸杞之所以品质上乘,得益于柴达木盆地充足的日照、较大的昼夜温差以及富含矿物质的土壤条件。”近年来,格尔木市将枸杞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不断提升枸杞品质和产量。“我们一直秉持着绿色、有机的种植理念,种植的有机枸杞用羊板粪作为天然养料,不仅改善了土质,还有力保护了生态环境。”格尔木一家枸杞园副总经理赵振胜说。
在秋日艳阳的照耀下,颗颗枸杞鲜果似玛瑙、赛珊瑚,沉甸甸地压弯了枝条,映红了采摘工和种植户的脸庞。来自周边及省州内外的采摘工们双手在枝叶间灵活舞动,忙碌地采摘着这戈壁滩上的“甜蜜”,种植户们忙着记录收成,一幅丰收画卷在戈壁绿洲间徐徐展开。这颗小小的红果,不仅鼓起了当地种植户的钱袋子,更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致富果”。“我已经采摘枸杞十几年了,两个多月的采摘期,我一天平均能采摘80公斤,收入能达到200元左右。”枸杞采摘工周林文高兴地说。
枸杞采摘不仅稳稳托住了当地农民的“钱袋子”,更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周边及外来务工人员共享丰收红利,让季节性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
2.打造高原特色 持续加强枸杞品牌建设
品牌打造是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直播镜头转向格尔木特色产业园区,展示柴达木枸杞品牌建设成果。“格尔木的枸杞从2008年开始发展,到现在枸杞已成为格尔木的主导产业。目前种植面积达到了10万余亩,枸杞不但给当地带来了经济价值,而且对生态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刘艳红说。
在格尔木特色生物产业园区内,央视财经体验官刘艺涵面对镜头介绍:“该产业园负责枸杞的精深加工,从传统晾晒枸杞到加工锁鲜枸杞,理念变化引领产业链,产品价值也在不断地延伸。”
枸杞加工车间内,跟随直播镜头可以看到,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洒在排列整齐的现代化设备上,映照出工人们专注而熟练的身影。车间内,先进的枸杞筛选机正高速运转,将杂质从一颗颗饱满鲜红的枸杞中精准分离出来,确保每一粒枸杞都达到高品质标准。随后,这些精选出的枸杞被送入清洗区,经过多道纯净水的冲洗,祛除表面尘土,保留其天然色泽与营养。格尔木农垦集团检验科负责人吕小龙面对镜头详细介绍枸杞烘干、锁鲜工艺的流程。他说:“我们严把质量关,从田间地头开始检测,经过3次检测确保质量安全后,枸杞才能流向市场。经过锁鲜设备加工出来的枸杞,营养成分不会流失,口感也会更好。”
在烘干环节,智能化的温控系统精确调控着温度与湿度,既保留了枸杞的营养成分,又赋予了其干爽宜人的口感。接着,经过精心包装的枸杞产品,如同艺术品般整齐码放在货架上,准备发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市场。
近年来,在格尔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柴达木枸杞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声名鹊起,还成功打入了国际市场。通过参加国内外各类农产品展销会、举办枸杞文化节等活动,柴达木枸杞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格尔木市政府还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出了锁鲜枸杞、枸杞原浆、枸杞酒、枸杞茶、枸杞保健品等系列深加工产品,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3.全链条守护质量 枸杞从这里走向世界
通过直播镜头,我们可以看到,枸杞加工过程不仅高效环保,而且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标准,体现了格尔木农垦集团对枸杞品质的执着追求和对消费者健康的责任担当。在这里,每一粒枸杞都承载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健康的承诺,讲述着关于绿色、科技与发展的动人故事。
展示区的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各种枸杞深加工产品,青海格尔木农垦集团党委副书记罗德瑞向央视财经体验官刘艺涵详细介绍每种枸杞产品。“你看,这是我们生产出来的红枸杞原浆,红枸杞原浆可以喝出鲜果的味道,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也是我们的明星产品。”“你看这是锁鲜枸杞,因为我们的地理优势,锁鲜枸杞要比其他地方的更优质……”
格尔木农垦集团检验科负责人吕小龙也在现场通过小实验展示枸杞所含的营养成分。“枸杞干嚼营养价值高,还是泡水营养价值高?”“泡完水后,把枸杞吃了,这样才能把枸杞的营养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央视财经体验官刘艺涵通过互动体验的形式向吕小龙进一步了解了枸杞的相关知识。
然而,优质并不意味着无忧。品质上乘的柴达木枸杞只有在全链条守护下把好质量关,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远。为了确保每一颗枸杞都能达到高标准,近年来,格尔木市以“绣花”功夫筑牢质量防线,构建了从种植到加工到销售的全链条质量监管体系,从田间地头的土壤检测、农药残留筛查,到加工环节的标准化生产、精密仪器检验,再到包装出厂的溯源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展现出极高的标准和严格的执行力,这不仅确保了枸杞产品的安全与质量,更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与好评。
正如刘艳红所说:“只有严把枸杞质量关,加大政策扶持,从品牌建设到良种繁育,全力打造枸杞的全产业链,才能让神奇柴达木这个品牌立起来。”
小小的枸杞生长在“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的柴达木盆地,长时间的日照加上昼夜温差的凝练,还有沙性土壤中富含硒、钾、氮等多种元素的充盈,成就了柴达木枸杞果实甘甜可口,营养价值极高,品质优良的特性。小小的枸杞作为海西州的生态瑰宝、绿色名片,承载着海西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任与梦想。
此次中央财经频道的直播报道,不仅展示了柴达木枸杞作为海西重要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健康产业、富民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蓬勃生机和发展潜力,更让大家深刻直观地感受到了柴达木枸杞产业从质量监管的严格执行到品牌打造的深入人心再到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共同构成了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