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海西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海西州民族文化活动中心广场举办“德馨于行,技精于勤”文艺汇演暨义诊活动。活动通过歌舞、情景剧等形式将健康知识融入艺术表达,还精心设置有奖竞答环节,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轻松掌握健康常识。 本报记者 查宝音 摄影报道
本报记者 吴婷婷 通讯员 刘辉
8月17日,以“德馨于行,技精于勤”为主题的海西州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文艺汇演暨义诊活动在德令哈举行。此次浙江援青专家团义诊活动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副主任、海西州人民医院院长张超带队,专家团涵盖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内科及骨科等11位援青骨干专家,为当地群众送上“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与健康关怀,用实际行动续写浙青医疗协作的深厚情谊。
当天15时,义诊刚一启动,专家团诊位前便迅速聚集起前来咨询的群众。浙江省医院耳鼻喉科专家吕慧洋主任的诊位前,45岁的牧民扎西捂着右耳坐下,眉头紧锁地说:“耳朵疼了快一周,前几天开始流脓,听声音也模糊,白天放牧时疼得没办法集中精神,晚上更是睡不着。” 吕主任立即取来专用器械,仔细检查扎西的外耳道,发现耳道黏膜红肿明显,鼓膜边缘有脓性分泌物渗出,结合扎西近期在沙尘天气中长时间户外劳作、未注意耳部防护的情况,判断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吕主任一边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病情,一边拿出棉签轻柔地清理耳道分泌物。随后,她推荐了后续的治疗药物。
另一边,浙江省同德医院骨科专家宋红浦主任的诊位前同样人气十足。企业职员张女士捂着脖子匆匆赶来,语气带着疼意:“昨晚睡姿不对,今早起来脖子就动不了了,稍微转一下都疼得厉害。”宋主任立刻上前,通过专业触诊快速判断出她是颈部肌肉痉挛引发的落枕。诊疗过程中,宋主任一边轻声安抚,一边使用正骨推拿手法。短短3分钟后,张女士试着慢慢转动脖子,惊喜地说:“真的不怎么疼了!原本以为得熬好几天,没想到专家出手这么快、这么准!”
义诊现场,专家团成员分工明确、协作高效。除了为常见病、慢性病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健康科普区的专家们还主动向前来咨询的群众发放健康手册,结合海西当地高发疾病特点,针对白内障、冠心病、慢阻肺、胃溃疡等慢性病的预防、诊断与日常管理展开细致讲解,用通俗的语言普及专业医学知识。在中(蒙藏)医药文化展示区,浙江援青专家更是与当地医师围坐交流,分享中医药在慢性病调理、养生保健领域的临床经验与特色疗法,为两地医药文化互学互鉴、融合发展搭建起坚实桥梁。
专家团张超院长在义诊结束后说:“此次医师节义诊,既是我们对‘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职业精神的践行,更是浙青两地医疗协作的生动缩影。未来,我们会继续深化帮扶举措,把东部的优质医疗资源更多地送到海西群众身边,为健康海西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浙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