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柴达木日报

民族盛会点燃草原激情

日期:08-18
字号:
版面:第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吴婷婷 李颖红

八月的天峻,绿草如茵,牛羊肥壮,这是草原上风景最美的季节;八月的天峻,河流奔涌,静谧辽阔,这是草原上最欢腾的季节;八月的天峻,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处处洋溢着热情与活力。

一场服饰文化的视觉盛宴

8月16日,圣湖之源·净土天峻“智阁鲁如”暨农牧民传统体育运动会中,“遇见藏服之美”传统服饰展演,恰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共赴一场藏族服饰文化的盛宴。

“你们看,这个就是我自己手工做的!”上场表演前,天峻县木里镇牧民祁桑向同伴展示他自己制作的帽子。

“我这身衣服也是自己做的,这样搭配好看吧。”

祁桑说:“今天,我穿上自己制作的服饰上台表演,我很开心,希望更多人了解我们藏族服饰文化。”

华灯初上,璀璨的灯光洒在舞台上,仿佛为这场服饰盛宴铺上了一层绚丽的光辉。各参赛队伍依次登场,在主持人的介绍下,观众们了解到藏族传统服饰深厚的历史渊源、独特的地域特征以及精湛的质地特色。

舞台上,模特们身着色彩斑斓、款式各异的藏族传统服饰,迈着自信而优雅的步伐缓缓走来。这场“遇见藏服之美”传统服饰展演,不仅是一场服饰的展示,更是一次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活动最后,一场热闹非凡的篝火晚会拉开了帷幕。观众们与演员们手拉手,围绕着篝火载歌载舞,共同沉浸在这欢乐的氛围中。大家跳着欢快的舞蹈,用歌声和舞蹈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当篝火渐渐熄灭时,赛马场的夜空被星辰点亮,但“遇见藏服之美”的余韵仍在草原回荡。

一场跨越千山万水的奔赴

跨越千山万水,连接东海之滨与圣湖之源,浙江援青工作架起了两地携手共进的桥梁,而宁波与天峻的对口支援,更是这份深情厚谊的生动注脚。多年来,宁波始终心系天峻发展,在民生改善、产业扶持、教育医疗帮扶等方面倾注心血,用实际行动践行“山海情”的承诺。

来自浙江宁波的女孩陈嘉玮,藏族名字叫措香,因对藏文化怀有深厚情感,长期专注研习藏语、藏歌,且熟练掌握扎木念琴演奏技艺。这份执着和坚守,让这位来自东海之滨的江南女孩,与雪域高原的灿烂文化结下了深厚情谊。

在开幕式演出现场,她弹唱了《格桑梅朵》,让现场观众纷纷给予热烈掌声。而两地跨越地域的文化交流,亦如格桑花般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展现出坚韧向上的活力与绚丽多彩的风貌。

她是浙江宁波的一名音乐教师,学声乐演唱的她,一直对藏族的民歌特别感兴趣。“来藏族地区学习民歌前,我就想着一定要唱出最正宗的‘味道’,我不想只用拼音去唱个大概,所以我就开始学习藏语。”她说,“宁波和天峻县是对口支援城市,这次也非常荣幸,能够借助‘智阁鲁如’这个机会来到这里,能把我从雪域学到的乐器、唱法以及民歌再带回这片土地,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这份跨越山海的热爱与执着,不仅是一位音乐人对艺术纯粹的追求,更是甬峻两地深厚情谊在文化领域的生动映照,让藏族民歌的悠扬旋律在两地间久久回荡,续写着对口支援下文化交融、民族团结的动人篇章。

一场指尖传承的非遗密码

在热闹非凡的非遗民俗文化展区,各式各样的非遗瑰宝琳琅满目,吸引着众人驻足观赏。而在展区的一角,青海省藏族黑牦牛帐篷制作技艺传承基地、省级非遗工坊传承人达热吉,正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手工艺品的制作中,她的父亲则静静地坐在一旁,目光中满是关切与期许。

她的双手如同灵动的舞者,在柔软而坚韧的黑牦牛毛间轻盈穿梭。手中的织针上下翻飞,每一次挑动都精准而有力,仿佛在演奏着一曲关于传统技艺的美妙乐章。

“做这个一定要认真。”“对,就是这样,慢慢来!”她的父亲静静地坐在达热吉身旁,目光紧紧地跟随着女儿的双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

周围的人们被这温馨而专注的场景所吸引,纷纷围拢过来,静静地观赏着。有人轻声赞叹道:“这手艺真是太厉害了,不愧是非遗传承人啊!”还有人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珍贵的瞬间,想要将这份传统技艺的魅力传递给更多的人。

她说:“从小受父亲的影响,我对藏族手工制作非常感兴趣,所以这次借助‘智阁鲁如’的平台,我想把我们的藏式手工作品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

这小小的非遗展区,也成为了他们传承文化、延续梦想的舞台,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与无穷力量。

草原的风吹过,带着青草和牦牛的味道,恰是热情的邀约,召唤着人们投身于这场盛大的“智阁鲁如”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