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柴达木日报

土地“活”起来 乡村富起来

日期:08-14
字号:
版面:第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通讯员 马青山 汪金昌)乌兰县铜普镇都兰河村坚持党建引领,深挖资源优势,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在促进农牧民增收、土地增效上精准施策,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前家里有几亩地,年景好时一年收入才几千元。现在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增收,还能在家门口务工,年收入翻了一番!”都兰河村村民高兴地说。近年来,都兰河村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发展特色种植产业。通过“租金+薪金”双收益机制,带动20户脱贫户年均增收1.2万元,让土地资源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2024年至今,村集体集中流转村民耕地960余亩,按350元/亩支付流转金,为村民额外增收4.8万元。其中,20户脱贫户流转180余亩增收6.3万元,4户监测户流转85亩增收2.98万元,27户低保户流转130余亩增收4.55万元,实现特殊群体优先受益。差异化帮扶机制让土地流转收入成为困难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保障,户均年增收达2400元,发挥了“保基本、防返贫”的基础性作用。

都兰河村党支部书记魏忠福介绍:“土地流转金是基础保障,就地就业才是增收关键。”2024年春耕期间,村“两委”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厉行节约,优先租用本村3台农用机械完成960亩流转土地耕作,为8户村民创收5万余元。同时,组织田间管理劳务用工,累计吸纳本村80余人参与刮草、灌溉、播种等农事,实现劳务总收入18万余元。

土地“活”起来,集体、村民双受益。流转耕地让村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获得稳定收益,也为村集体带来持续增收,支撑村里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公益事业。如今的都兰河村,土地集中连片、管理集约化,昔日零散耕地变成了连片的“致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