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婷婷 通讯员 祁琳 徐佳辰
马忠龙,2020年在德令哈火车站担任客运员,2024年12月到乌兰站担任客运值班员。这五年来,他从初入茅庐的职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每一步都饱含着辛勤的汗水与默默地付出。
他不断学习和钻研客运业务知识,努力提升自己在客运组织、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了客运工作的“多面手”。
检查备品、查询车票预售情况、清洁候车室卫生……8月5日清晨,德令哈车务段乌兰站内,客运值班员马忠龙开启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暑运期间客流量增多,大家要多注意,确保检票零延误、零差错,保证旅客安全有序进站乘车。”马忠龙在交班会上向客运员嘱咐道。
暑运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乌兰站这座候车面积不足300平方米的四等小站也迎来了客流小高峰,车站每日服务重点旅客数量较日常翻了一番。怎么让旅客迅速进站上车?怎么服务重点旅客?这些非常考验客运值班员的现场协调组织能力。27岁的马忠龙每日奔波在车站的各个角落,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成为了旅客的“守护尖兵”。
17时,马忠龙接到段调度指挥中心电话:“乌兰站,K6811次旅客列车临时停车,有重点旅客需要下交车站……”收到信息后,马忠龙火速联系列车长了解情况,并向客运员说:“尽快联系乌兰县人民医院,并打开绿色通道,确保第一时间安排重点旅客出站。”
17时20分,K6811次旅客列车到达乌兰站,马忠龙早早等在站台上,第一时间和医护人员将旅客抬上担架,旅客在最短时间内被送医救治。经前期了解得知该旅客病情较重,陷入昏迷且无随行人员,马忠龙便自告奋勇陪同旅客一同就医。
18时09分,经过乌兰县人民医院抢救,该名旅客已经恢复意识,身体无大碍,家属也已到达医院。“每次看到旅客经过我们的帮助,顺利安全出行,就觉得自己的辛苦是值得的。”马忠龙笑着说。
暮色降临,接到C896次列车重点旅客预约信息,他便又开始忙碌起来,与旅客取得联系、询问旅客是否需要轮椅……他一如既往提前在进站口等候,待旅客到达后,安排旅客提前进站,护送旅客到车厢附近等候,直至列车到达并与列车长顺利交接完毕后他才放心离开。
“马忠龙对待旅客很有耐心,也十分细心,他始终把旅客放在心中,满足不同旅客的出行需求。”同事这样评价他。
当最后一班列车缓缓驶离站台时,马忠龙与同事们相视而笑,疲惫的面容上满是欣慰与自豪。
“客运服务除了要有爱心,还要思维敏捷、行动迅速。老人、孩子出行不便,我们得多留意、多询问、多帮扶,让大家感受到戈壁小站的温暖。”在雷厉风行的马忠龙心中,藏着无比细腻的爱与热情。他用暖心服务,让每一位途经此地的旅客出行之路都充满温情与安心,也让乌兰站成为旅途中那一抹最难忘的温暖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