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柴达木日报

推进移风易俗 共筑文明新风

日期:08-06
字号:
版面:第3版:融媒会客厅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肖雨欣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风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随着时代发展,一些陈规陋习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负担。近年来,海西州积极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浸润千家万户。德令哈简约时尚的集体婚礼引领新风尚、百姓宣讲大篷车引导群众树立文明节俭新理念、积分超市激活善行、村规民约深入人心、红白理事会贴心服务、简办红白事减负担……海西大地,文明新风正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为幸福减负,为发展注入新活力!

从“旧习惯”到“新风尚”的变化背后,藏着什么样的故事?近日,海西融媒会客厅邀请海西州民政局干部王锐;德令哈市河东街道红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四军;德令哈市红光村村民赵万珊3位嘉宾一起聊聊移风易俗那些事儿。

记者:赵大哥,近几年红光村在移风易俗方面变化很大,您作为村里的一员,和我们分享一下,这些变化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不同?

赵万珊:最近几年,我们红光村的两委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给村里的老百姓办了许多的实事,把移风易俗直接办到家家户户。村里有红白理事会,如果家里有老人去世,红白理事会就会提供场地,购买所需物资,理事会桌椅板凳、锅碗瓢盆一应俱全,气、电、水均由村委会承担,不收一分钱。以前红白事在自家办,有些人家会觉得别人家办得好,自己家不比别家办得盛大也要与别家相当。酒席要有“八盘”“十二碗”“八大碗”,攀比现象非常严重。在村两委的带动与号召下,现在攀比现象越来越少,也给大家减轻了负担。有些人家过节或者老人贺寿也会来红白理事会办。

记者:刘书记,能给大家讲讲红白理事会从成立之初到现在的一些发展情况和推进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

刘四军:红光村在全村父老乡亲的共同努力下,各方面发展得都不错。但是一些陈规陋习依然存在,不仅给村民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还会引发一些社会、家庭的矛盾。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就以红白事改革为突破口,修订了合理可行的村规民约,并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发动党员带头示范,引导村民慢慢地转变观念。刚开始大部分村民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大家认为,这是传统的老习俗、老规矩,不愿意轻易改变。所以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平时搞活动,组织村民学习外地移风易俗带来的好处,组织大家算大操大办当中的经济账、人情账,慢慢的大家也就接受了。现在村民办红白事基本按村规民约规定执行,办得既简单、又与时俱进。同时,有些村民主动承担起移风易俗宣传员的责任,这也是我们做这项工作到现在的转变。

记者:红光村作为全州乡村振兴的“文明样板”在移风易俗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除了成立红白理事会外还有哪些具体举措?

刘四军:我们在前期组织村民代表、党员,召开座谈会、意见征求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多次修改完善村规民约。现在的村

规民约和平时遵守规章制度和评先评优、集体福利相互挂钩,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力。推进村民“积分制”,把移风易俗内容细化到考核事项中。比如遵守村规民约,包括红白事简办、尊老爱幼、遵纪守法都有加分减分事项,一个季度评定一次,总分作为考量村民是否履行村民义务的基本标准,达到分值的村民给予奖励。同时,提供惠民便民措施,降低村民办红白事的成本。

记者:作为村里的带头人,您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是如何发挥关键引领作用的?

刘四军:首先要求村两委和全体党员带头示范,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相关制度要求,有效形成引领示范效应。就以我个人来说,今年我女儿的婚事,前期我省略、简化了很多青海人的嫁女程序。从双方见面到最后,双方只举办了订婚仪式,婚礼所需花销由我和男方共同承担。我的考虑是:一方面降低女儿他们以后的生活负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二来作为支部书记,也要在全村起带头作用。

记者:为了更好地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咱们海西州出台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移风易俗促进条例》,王先生能给我们讲讲条例出台的有关情况吗?

王锐:为了将移风易俗更好地推进下去,根据2023年州政府立法计划,我们把移风易俗推进法制化,用法制手段约束群众,更好地规范做事。在2023年5月启动移风易俗立法工作。启动之初我们根据海西实际,到各乡镇、村里、还有市县,查阅相关资料,如《海西州志》《格尔木志》,有针对性的对哈萨克族马海村、具有蒙古族代表的德令哈市、乌兰县,还有藏族代表的天峻县进行实地调研。调研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掌握一手资料。最终在2023年9月,形成移风易俗初步征求意见稿,很完善的将法律规定的、政府主导的内容,还有群众需要遵守的东西写进去。最终在2024年9月经省人大批准,法条在2025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

记者:刚刚赵大哥提到的接受度问题以及刘书记所说推进难的问题如何解决呢?

王锐:《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移风易俗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五条提到多部门联动机制。民政、宗教、司法等部门共同推进落实移风易俗。民政部门办理婚姻登记时,可以给群众宣传《条例》的基本内容,提高群众知晓度。同时,借助司法部门进行法治宣传。民宗部门引导宗教人士带头规范,做好移风易俗相关工作。《条例》第十六条建立监督举报机制,公开举报方式,让群众监督,通过社会监督减少落实难的阻力。《条例》第十五条将“积分制”写进《条例》,这是海西州在拟定《条例》时的创新举措,通过“积分制”法治化,引导群众遵守村规民约的同时,落实“积分兑换”。通过第十七条规定,通过文艺演出、发动媒体宣传报道,曝光移风易俗典型案例,让群众更好地遵守《条例》。

记者手记:移风易俗,是一场春风化雨的文明实践。移风易俗不是减法,而是幸福的重新分配。移风易俗不是“一阵风”,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守护的“文明火种”。让我们从一杯茶、一顿饭、一场婚礼开始,共同托起人间烟火里的文明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