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婷婷 通讯员 乔秀昌) 一张A4纸的碳排放、一次短途出行的能耗、一度电的“绿色代价”……数据与体验的碰撞,让环保理念从口号转化为具体行动。7月29日,德令哈市河西街道建设路社区组织“社工+志愿者”爱心暑托班30余名学生走进州气象局,开展“气象探秘·科学启航”主题研学活动。
活动以“实践+科普”为双轮驱动,让青少年在近距离感受气象科技的魅力的同时,以“小切口”探索社区未来教育建设的创新路径,为培养兼具科学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少年注入鲜活能量。
活动以“沉浸式场景化学习”为核心,将气象监测预警中心、人工影响天气实验室等转化为“动态课堂”,学生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透过巨型电子屏追踪实时气象数据流动,借助VR设备“穿越”台风眼感受自然伟力,亲手操作风向风速仪、雨量筒等设备模拟气象监测。当看到气象员通过数据分析提前48小时预警强对流天气时,孩子们惊叹:“原来天气预报是科技与责任的结晶!”这种“观察——操作——思考”的闭环学习模式,让抽象的气象知识转化为可触摸、可验证的科学实践,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探索欲与求知欲。
社区将此次活动作为未来教育建设的“试验田”,深度融合“科学启蒙”与“价值引领”。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未来”科普讲座中,工作人员通过“碳足迹”计算游戏,让学生直观感受日常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此次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科学启蒙之旅,更是社区未来教育建设的生动实践。通过整合气象局等专业资源,社区搭建起“家门口”的实践教育平台,让青少年在真实场景中学习、在互动体验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