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柴达木日报

日期:07-29
字号:
版面:第3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接一版)山东团队成立海北州鲁青生态农牧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各援青团队创新对口支援举措,组建绿色算力工作专班,举办绿色算力人才发展论坛,积极对接联系81家绿色算力企业签订投资意向420.5亿元,落地投资已达147.3亿元。

牢记宗旨

在民生事业中增强群众获得感

大危难彰显大担当,2022年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进青伊始,就遇到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特大汛情,各相关专业领域的援青干部全部驻扎一线指挥,21支援青医疗队就地转为疫情防控队,267名援青干部人才主动申请担任社区志愿者,64名援青副县长在一线日夜坚守,援青6省市驰援7500多万元资金物资运往对口支援州县,为青海平稳度过这一“疫汛叠加期”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时,省委组织部援青办连夜提出11条应急处置措施,迅速召开援青领队联席会协调落实600套活动板房,省级医院和海东市所有援青医生连夜赴一线参与灾后救治,8小时内相关领域援青干部全部返岗参与救灾,200余名援青医生奔赴14个灾区安置点巡诊,援青干部人才自发向地震灾区捐款25.34万元,援青6省市前后方共捐赠6200余万元救灾资金和物资,在危难时刻展现了援青担当。

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始终立足民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各省市投入的援青项目资金中,民生领域资金占比达到90%,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了有效地解决。青海省医疗、教育人才“组团式”援青工作相继纳入中央干部人才对口支援体系,援青省市先进医院、学校与青海21家医院、17所学校建立结对关系,243名医疗、教育人才跨越山海,为青海教育医疗事业发展带来不竭动力,许多过去不敢治、治不了的疑难杂症现在在州域内就可以得到专业有效的治疗,高海拔地区的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东部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援受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三年来,涉藏6州人民医院全部晋升为三级医院,14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医院提前两年全部晋升为二甲医院,20家州县“组团式”受援医院急危重症“五个中心”全部建成,门急诊量、住院人数和手术量均实现17%以上增长,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稳定在93%以上。14所受援高中本科总体上线率从44%提升至58%,600余名学生考上了“双一流”大学,输送万余名学子在内地学校接受更好教育,民族地区的孩子们用知识改变命运、建设家乡的人生梦想变成了现实。

“鱼渔兼授”的“组团式”援青模式,不仅引入先进的技术理念,更注重提升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援青医生、教师累计帮带培养1500余名学员,外派送学900余人次,培训4万余人次。创新开展医疗、教育人才“双向组团”培养,整建制选派200余名本地人才到东部6省市跟岗学习,涉藏州县人民医院医生持证率较支援前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为青海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文化共融

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厚植民族团结主基调

援青6省市结合强基、育苗、润心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十项行动”,累计安排资金1.87亿元实施55类民族“三交”项目,推动文化宣传、民族巡演、青少年交流等系列“三交”活动涵盖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北京举行“石榴花开美京城”——京玉民族团结共建交流活动,促进援受双方深入交流合作。天津组织村干部、青少年等开展“青少年逐梦计划”“足球援青”“石榴籽一家亲夏令营”等多元化系列交流活动。上海团队组建中国首支藏族青少年管乐团“果洛州青少年管乐团”,亮相中国第十七届优秀管乐团队展演,荣获“中华杯”优秀管乐团展演团队奖。江苏创新举办“南京西宁文化旅游周”“常州·共和周”等活动,为苏青两地深化文化交流、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浙江组织开展“浙江——海西亚运交流年”系列活动,海西州参与群众达1.4万余人次,促进了两地文旅交流互鉴。山东卫视支持海北参加沿黄九省(区)共同举办的“大河之美”国庆大型沉浸式融媒云直播,微博话题浏览量超1亿……随着对口援青走深走实,援受双方干部群众互访学习更加频繁,文化交流互鉴更加深入,为援受两地干部群众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从黄河到长江》《遇上你是我的缘》等大型音乐会、民族剧在上海、江苏等援青省市巡演,“宋韵丝路行·浙青一家亲”专场文艺晚会在浙江举办,《青海之美,传承之心》专题纪录片打响“大美青海、神韵黄南”文化品牌,援青题材电影《靠近我 看见你》、藏风儿童剧《高原上的黑眼睛》在江苏、北京相继上演,广受好评……文艺援青不仅让青海的民族文化得以展示,也让内地的多元文化得以传播,各民族心灵契合迈出了新步伐。

三度春秋,让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虽非青海所生、更似高原之子,虽经艰难磨砺、更获成长蜕变,所有的执着坚守、只争朝夕都是为了青海的日新月异。

众志成城再登高,扬优成势开新局。站在青海战略机遇期叠加、政策红利汇聚的“风口”,广大援青干部人才还将继续把初心与使命、忠诚与担当、情怀与奉献写在江源大地,为青海最好发展时期贡献出最大的援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