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拥有应对一切惊涛骇浪的强大底气,更敢于迎难而上,积极开展探索与实践,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创造一个又一个新时代奇迹。
一、新时代背景下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一)党建是引领一切工作的基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辅相成,如同“车之两轮”,两轮并进才能行稳致远。要坚持两者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让党建与业务深融互促、双向奔赴。
(二)党建是抓好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党建工作实际是一种重要而独特的管理方式,比如党建工作中组织“三会一课”、开展谈心谈话活动,汇聚理想信念、创新理论等要素,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思想。
(三)党建是激发干事创业的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党建工作大有可为,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的力量,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点燃党员的工作热情,用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党建工作中,必将大有作为。
二、当前工作中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一)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现象。党建工作注重主观能动意识,强调贯彻与执行中的认可认同,业务工作则更重视具体实践能力,强调贯彻与执行中的效率效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党建工作未能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出现明显脱节,难以发挥对业务发展的引领作用。
(二)思想与行动“两不足”问题。部分党员和党组织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业务轻党建工作的现象。一方面认为党建工作是“务虚”,不需要太重视,只要做好检查应对即可。另一方面党建工作做得再好领导也看不见,不如业务工作受重视,对自身发展帮助不大,因此忽视了其在日常工作和中心工作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三)意识与担当呈“两淡化”趋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观念更加多元化,部分党员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不够深入,甚至存在误解,在“三会一课”等研讨交流会上发言不够积极,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增加。同时,担当意识逐渐弱化,部分党员干部奉行“得过且过”,使得党建难以在实际工作中“落地生根”。
(四)传统与创新“两难融”现实问题。一些党组织的活动形式单一,还在沿用传统的工作习惯,部分单位党建队伍年轻化程度不够高,缺乏创新精神,难以适应新时代要求,党建工作逐渐“流于形式”,党员参与度不够理想,实际推行效果不佳。
三、做好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具体举措
(一)握指成拳,推进深度创新融合
一是推动深度融合。主要领导要把党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顶端层面做好规划引领,协调各部门共同推进党建工作。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发挥党组织在重大事项决策中的把关作用。
二是创新活动形式。开展与业务相关的党建活动,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开展承诺践诺活动。结合日常工作,组织党员深入基层,“面对面”听民意、访民情,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办法措施。
(二)数据赋能,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形成常态化制度,借助专题讲座、在线学习、主题党日等,创新学习内容,提升党员对党建工作的认识。
二是借助云端力量。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数字化技术,推送党的理论政策,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引导广大党员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借助云端力量,筑牢网络空间安全阵地。
(三)全面覆盖,加强组织阵地管理
一是优化组织设置。针对新兴领域从业者流动性大、分布分散的特点,灵活设置党组织,如依托互联网平台、行业协会等建立党组织,确保党组织覆盖到每一个角落。
二是强化组织管理。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动态党员信息台账,实时掌握党员动态,提升党组织的管理效率。对于退休党员和驻村党员,定期进行走访慰问,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身体状况,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四)做好培训,优化党员队伍能力
一是提升党员素质。深入了解新兴领域党员和群众的需求,加强对年轻党员的培训,特别是对新兴领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业务能力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大胆使用新锐力量,组建充满朝气的党建工作队伍,优化能力、提升素质,进而充分发挥党建工作以“一域”带动“全局”的乘数效应。
二是强化党员的情感归属。通过精准服务和精细化管理,解决党员的实际需求,从精神层面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开展线上问卷、线下座谈会等形式,全方位收集党员干部对党建工作的意见建议,结合实际工作,及时调整优化,让党建工作更具有“人情味”。
四、结论
党建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压实党建责任,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将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能够有效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