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亳州晚报

“大思政课”视域下研学旅游发展路径探究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第13版:溯源       上一篇    下一篇

    □谯城区委宣传部 朱彩霞

    摘要:近年来,谯城区立足“中华药都核心区”“三国文化发源地”的独特资源禀赋,以“挖掘文化内涵、培育精品项目、拓展教育价值”为导向,在研学旅游路线培育、课程设计、宣传推广三大核心领域精准发力,构建起“资源变产品、文化变体验、品牌变效益”的研学发展新格局。

    一、谯城区研学旅游现状分析

    1.存在问题。乡镇部分研学基地在设施方面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如教学设施落后、课程开发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同时研学活动的季节性明显,在旅游旺季和学生假期,各项费用(如交通、住宿、门票等)大幅上涨,增加了运营成本。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大思政课”的需要。研学旅游作为近年兴起的热门旅游形态,凭借“研究+学习+旅游”的融合特性,赢得中小学生、家长与农村居民的广泛认可。

    二、谯城区研学旅游实践

    (一)锚定特色教育路线,让研学“有景可看、有物可学”。谯城区打破“景点串联”的传统路线模式,立足于谯城本土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资源优势,以“文化+教育+旅游”为核心,构建“一核三带五基地”研学格局。“一核”是以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济人药业为核心,打造中医药文化研学品牌;“三带”是沿涡河文化带、古井酒文化带、红色革命教育带,串联江宁会馆、市博物馆、古井白酒产业园、皖北烈士陵园等资源;“五基地”是指围绕市区建成的1个国家级研学基地、4个省级研学基地,开展涵盖非遗传承、农耕体验、科技创新等主题的研学课程。2025年开发16条线路,组织活动50余场,服务7400名学生。

    (二)聚焦育人课程建设,让研学“有知可探、有能可练”。在课程设计上,谯城区围绕“研学+文化传承”“研学+产业赋能”“研学+乡村振兴”“研学+数字科技”四大主题,精心设计打造《非遗小传人》《中草药炮制》《看不见的十二经脉》《四季“耕”学》《丈量土地》《云游药都》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研学课程。让学生在江宁会馆探索戏曲传承的奥秘、在十河润耕天下体验久违的乡村乐事、在市博物馆倾听千古一亳的传奇故事。同时,注重在研学中更多地将资源下沉到乡村,积极推动文化、旅游、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探索“研学+”的灵活组合模式,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20余类420余场研学活动,参与人数达3.3万余人次。

    (三)多维发力做推广,让研学“有名可传、有客可引”。为扩大“研学到谯城”品牌影响力,谯城区构建起“联盟联动、线上线下、政企校协同”的宣传推广体系。借助毗邻县区融媒体联盟的平台作用,召开毗邻县区研学游推介会,2省7市10个县(区)参加,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谯城研学旅游的特色与亮点,达成研学游战略合作意向。2024年以来,承接合肥市、蚌埠市、河南省商丘市、郸城县、柘城县等15所院校研学团队2000余人次,实现品牌影响力、经济效益、教育价值的“三个提升”。

    三、结论

    谯城区深耕研学旅游领域,在路线培育上突出“特色化、精品化”,在课程设计上注重“个性化、多元化”,在宣传推广上强化“精准化、长效化”,持续擦亮“研学到谯城”品牌,助力“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为更多学生提供优质的研学教育资源,让传统文化在研学实践中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