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亳州晚报

从“三希堂法帖”镌刻艺术到“姜桂题神道碑铭”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第13版:溯源       上一篇    下一篇

重现天日的“故昭武上将军勋一位姜公神道碑铭”。

    □蒋建峰 张亚珍

    学书法的,没有谁会不知道“三希堂法帖”。

    “三希堂法帖”全名为《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京城北海公园阅古楼所珍藏的495方石刻,是我国保存的自魏晋至明末最完整的古代书法石刻的精品集成。

    三希堂是紫禁城内的一个殿堂,是清乾隆皇帝收藏晋代三位书法家手迹的地方。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

    为了给这三件稀世珍宝增添光彩,使之能够流芳千古,乾隆十二年(1747)特令梁诗正等人将内府所藏《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中的部分精品勾摹上石,经过精雕细琢,使“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成为可以流芳百世的中国古代书法石刻艺术珍宝。“三希堂法帖”共有134人的340件作品,另有题跋210多件共495方9万多字,是将书法与石刻艺术相融合的结晶。它开启了京城碑刻艺术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三希堂法帖”石刻的镌刻艺术体现在五个方面:选择上好的石料、选择高质量的刻石所需要的辅料、选用精巧适用的刻石工具、遵守严谨的传统工艺、选用技艺高超的艺人。

    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但是最重要的是第四、五两个方面,是保证质量的核心,是事关成败的关键。

    京城周边地区多山,有广阔的石料来源,但最宜书法石刻的石料有三种。

    汉白玉:石色洁白、华丽、软硬适中,多用于刻碑及石牌坊,该石料主产地为房山石窝村。

    艾叶青:石色发灰,石面上常有酷似水草叶一样的青色条纹,故称艾叶青。石料质地较软,宜于刻字。不少碑石都用它刻字,但石料质量不如汉白玉。该石料主产地在河北省易县。

    铜青:石色为深青色,用锤击此石有金属的声响,故名铜青。该石料材质坚硬且有韧性,材质细,宜刻小字。但铜青石大型材料较少,故多用于名人墓志及园林条石等。该石料最著名的产地在河北省易县孔南山庄村。

    “三希堂法帖”书法石刻的石料都是选择上好的铜青石,这种石料在京城及其周边地区是最好的书法石刻石料。

    为了编刻“三希堂法帖”,清宫廷调集了以江浙地区为主的全国各地的书法石刻高手艺人。宫廷对这些艺人以文人墨客之礼相待。当时对艺人日给纹银二两的薪酬。就是这批全国最高水平的书法石刻艺人,耗时几年,用全部的手工传统工艺完成了这项浩大的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工程。

    “三希堂法帖”镌刻工程完工后,正赶上京城琉璃厂文化产业兴旺发达的时候,相当一部分书法石刻高手艺人落户琉璃厂从业。这样使琉璃厂的书法石刻(艺术镌碑)艺术水平达到了全国最高水平。到了清光绪年间,京城琉璃厂最著名的书法石刻艺人,都曾经身带腰牌进入皇家园林刻过活。

    之后,琉璃厂还先后有四户专业书法石刻店铺,它们是龙云斋、韩茂斋、陈云亭镌碑处和兼有木刻的文楷斋。这时期最著名的艺人有李月庭、宋德裕、陈云亭三人。

    从清末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琉璃厂还有一个“石刻世家”,就是陈仁山、陈云亭、陈志忠、陈志信、陈志敬祖孙三代五人历时近八十年从事书法石刻的家庭。

    由于京城琉璃厂书法石刻艺人把艺术摆在首位,镌刻精良也受到外省市的欢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陈云亭曾应邀赴安徽亳州为清末直隶提督姜桂题刻由徐世昌撰书的碑文和墓志。哈尔滨文庙建成后,张学良将军亲自为碑记撰文,也是由陈云亭先生赴哈尔滨镌刻这座高达5.5米的碑刻名品。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前,毛主席亲自奠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碑的150多字的碑文,也是陈氏第三代陈志敬在1949年9月下旬镌刻的。

    可以毫不讳言地说,“故昭武上将军勋一位姜公神道碑铭”不仅是一位清末显赫的历史名人姜桂题的遗物,还是使用的第一等石材——京郊汉白玉。而且此碑的书法碑刻价值,本源上与书法圣品“三希堂法帖”、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碑碑文的工艺造诣一脉相承,刻石艺术如出一辙,从民国总统的“御笔”、清末第一等的书法作品、第一等的京派石刻技艺构成来看,当为曹植钟繇“三绝碑”之后,堪称亳州新发现且仅存的“三绝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