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亳州晚报

项目落地“加速度” 经济发展高质量

日期:09-18
字号:
版面:第06版:谯城       上一篇    下一篇

谯城经开区一家企业的员工正在发货。

    今年以来,谯城区紧紧扭住深化作风建设和“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这个“一体两翼”,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动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向新向好的良好态势,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中国式现代化美好谯城建设取得新成效。

    项目加速落地

    说起项目落地的过程,位于谯城经开区的安徽碳什科技有限公司很有发言权。

    “公司从拿地开工到建成投产,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安徽碳什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郑跃华说,项目之所以建设速度这么快,审批提速是关键。

    安徽碳什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为年产5万吨电池用碳纳米管石墨烯导电材料厂,2022年11月19日正式开工,2023年试产。郑跃华告诉记者,工程立项后,相关资料通过电脑直接上传,很快就通过审批,如今公司运营已经上了轨道。

    今年以来,谯城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理顺机制、配强力量、明确责任,区级领导、各单位、产业专班“全员上阵”,全面打响招商引资翻身仗、总体仗。1-7月份,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6个、总投资330.4亿元,新落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8个、总投资144.6亿元。招引上海九和堂国药、浙江佐力药业、宏宇药业现代医药综合体项目等10亿元以上大项目6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项目41个,到位资金47.52亿元。出让独立供地工业项目地块16宗592亩,位居全市前列。

    产业“智”变升级

    谯城区紧盯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以奋勇争先的姿态、爬坡过坎的心态、只争朝夕的状态,着力拼招商、抓项目、兴产业、促消费、稳增长,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上半年,谯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7.6亿元、增长5.3%。1-7月份,在市反馈的10项总量经济指标中居前2位的6项,15项增速指标中居前2位的6项;固定资产投资95.6亿元;邮政寄递单量5.08亿件,邮政业务量36.7亿元、增长36.8%、占全市总量75%。

    8月26日,谯城交能集团成功完成交邮融合低空无人机物流配送试运营。在试飞现场,无人机按指令从十河分拣中心起飞,沿预设航线精准飞行,仅5分钟即抵达大周新村配送点。试飞过程中,无人机展现出卓越的运行能力:最大载重25公斤,可运输药品、日用品、小件农用物资等;单次续航里程达30公里,以十河物流分拣中心为枢纽,有效覆盖周边多个村,为破解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提供了新方案。

    此次低空物流配送试运营成功,是谯城推动“科技+物流”战略的具体实践。相比传统配送,低空物流不受地面交通与复杂路况制约,显著提升时效性,尤其在应急物资运输、生鲜配送等场景中优势突出。此次试运营作为区域首个低空物流配送项目,其成功经验将为皖北地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产业转型方面,谯城区正在焕发新活力。今年以来,谯城区深化“智改数转网联绿色”新技改,打造基础级智能工厂12家、先进级智能工厂6家、绿色工厂26家,申报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2个。培育药业类高新技术企业5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6家,36家药企1158个品规成功中选全国集采,规上医药制造业企业实现产值115.5亿元、增长4.9%。花茶健康产业实现产值79亿元、增长8.2%,古井杨楼电商直播中心入选全国农村电商典型案例。成功举办安徽省浓香型白酒团体标准启动会,华韵酒业与安农大合作推出的石斛酒获批长三角名优食品。新签约新能源新材料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55.5亿元;重点在建项目8个、总投资20.93亿元。

    为了提振消费,激发新潜能,谯城区把消费品“以旧换新”作为提升居民消费的首要抓手,参与家电、数码、电动自行车等领域“以旧换新”商户超600家,平台交易13.26万笔,带动消费4.49亿元,向消费者和商户兑现补贴资金1.42亿元,交易量、补贴资金量均居全市第一。深入挖掘谯城文化资源“富矿”,农文旅康养旅游、陵西湖中医药集市、“十河芍花节”“五马桃花节”等文旅IP火爆出圈,开发中医药、农耕、人文、历史等主题类精品研学路线6条。

    改革步伐坚定

    向创新要活力、向开放要潜力、向改革要动力。今年以来,谯城区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互促,产业体系、创新生态、营商环境持续向优向好。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实施重点改革事项144项,其中自主谋划79项、占比54.86%。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上线“一件事”服务场景55个,企业群众办事总跑动次数减少94%,办理总时限压缩68%,提交材料减少58%,相关做法获评全省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案例。推深做实“综合查一次”改革,动态更新37项“一次查”事项,经验做法被省减负专项工作机制推广。积极组织企业参与药博会、中国(亳州)—RCEP中医药行业合作会议、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国际展会,支持中医药、花茶健康、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上下游企业“抱团出海”,培育进出口实绩企业67家,上半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520万美元,增长3.3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持续强化创新动能。新获批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3个,全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突破20家,占全市43.5%。集“政产学研金服用”为一体的“谯科创谷”产业园建成投用,中有信、国源智汇等科技服务企业已签约入驻,为科技型企业打造自选式、便利化“科创超市”。吸纳沪苏浙高校院所技术合同3800万元,居全市第1位。开展“人才谯城行”活动8场次,累计服务企业超30家次,8名高校专家教授在谯城企业担任科技副总。林鑫药业“AI中药材快速检测大模型”申报省级未来产业标杆应用场景。构建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2家;获批科技型中小企业102家,列入省级专精特新培育企业18家,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雨林式”生态。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政企早餐会、政企微信群等“零距离”“零成本”服务平台作用,发布为企服务信息3360条、解决问题3862个,举办政企早餐会68场、解决问题415个。深入开展企业身边不正之风专项整治,推动解决企业问题和建议31件,查处损害营商环境案件39件。区几套班子领导累计走访重点企业、重点项目370家次,帮助企业打通从线索准入、注册登记到建成投产、生产经营全生命周期的堵点、卡点,收集贷款融资、企业用工、政策兑现等问题114个,全部解决到位。 

    (记者 刘景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