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亳州晚报

老师,老师 ◎桑艳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第15版:涡河       上一篇    下一篇

    记得有一天等红绿灯时,一个朦胧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老师,老师!”我没太在意,只是顺着人流往前走。一位骑车的大姐忽然喊住我:“老师,我孙女一直在小声叫你。”看着我疑惑,她解释道:“你在图书馆上班吧,我认识你。”

    我这才认出她的孙女——那个常常静静坐在少儿阅览室里翻书的小姑娘。记得有一次,她怯生生地走到工作台前,小声地说:“老师,我想看马小跳。”帮她找到了书后,她笑得像只小兔子一样,蹦蹦跳跳地跑开,又安静地看书去了。

    那是我第一次,被当众称为“老师”。高兴、激动,还有些不知所措。印象中,只有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才配得上这个称呼,而我从未站上过讲台,总觉得受之有愧。

    在图书馆,我们通常被称为“阿姨”“姐姐”“图书馆员”,鲜少有人喊“老师”。

    在图书馆工作近二十年,阅读始终是我的热爱与坚持。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看书,我回答:一是真的喜欢;二是因为“老师”这个称呼让我有了责任感。当家长请我推荐书籍时,我至少要知道哪些书适合孩子,哪些内容值得阅读,这也逼着我不断丰富自己。

    记得去年暑假的一个中午,原本静谧的大厅突然响起尖锐的哭声,格外刺耳。我赶紧跑出去,看见一位母亲正在动手责罚一个小女孩。我赶忙护住小女孩,询问事情缘由。

    女孩说,每次她来图书馆,妈妈总会暗中观察,看她是否认真看书。这天她只是低头看了看手机时间,妈妈便冲上去拉她出来打骂。妈妈还揪着她的耳朵,说回家再算账。

    我和这位母亲聊了许久,才知道女孩在家里长期感受不到温暖,爷爷奶奶和父亲都重男轻女,疼弟弟不疼她。母亲一心逼她学习,希望女孩能以此得到重视,却把对家庭的怨恨也施加在女儿身上,令小女孩喘不过气。

    我安抚了女孩,又带着这位压抑、迷茫的母亲来到工具书架,推荐了《陪孩子终身成长》《亲密关系》等教育类书籍。渐渐地,这位母亲常常带女儿一起来图书馆。妈妈坐在楼上看书,女儿在少儿阅览室安静阅读。临走时,母女俩总会亲切地说:“老师,我们走了!”然后拉着手,一起走出图书馆。

    还有一位小学退休老师,是诗词爱好者,出版过多本书籍,也是图书馆的常客。初识时,她客气地叫我“桑老师”,我总是不好意思,脸红地摆手,还频频称呼她“张老师”,彼此都显得拘谨。熟悉后,我们互称“老师”,我帮她找书,她也在写作上悉心指导我。我们成了彼此的学生和老师。

    我不是教师,却喜欢用书籍启迪灵魂;我没有讲台,却坚持在书架之间播撒智慧。

    《什么是教育》里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图书馆员的职责,是把合适的书推荐给读者。如果一本书甚至一句话,能唤醒一颗沉睡的心灵,那与教师的使命何其相似!

    曾在红绿灯路口喊我“老师”的小女孩,如今已上了大学。今年暑假,她回来借书时,还亲切地唤我“老师”。

    或许我从未站上讲台,但在书架之间,我依旧可以用文字点亮心灯;或许我没有学生名册,但每一位走进图书馆的读者,在我心里都是爱学习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