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怀奇(中)给学员讲解按摩原理。
安徽省“江淮工匠”、国家级技能大师……在亳州,久坐办公室的人只要肩颈一僵、腰眼一酸,都会说:“走,去找侯怀奇!”
26年来,“奇手恒康缘”掌门人侯怀奇用一双奇手、一只铜火罐,把华佗“治未病”的智慧写进当代生活,也写下了一部技能扶贫、品牌兴城的传奇。在不断精进保健按摩技术的同时,把这一技能不断推广,带动一支保健按摩大军走上技能就业之路。
在亳州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的进程中,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推动中医药养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国家级侯怀奇技能大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传承中医推拿技艺、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己任,通过“师带徒”模式,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医德高尚的推拿师,为亳州养生品牌建设和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推拿手法没有捷径,只有千锤百炼。”这是侯怀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教学中,他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强调“手把手教手法——沙袋练习——学员对练——师父考核”四步训练法。每位学员必须经过侯怀奇亲自体验手法并认可后,才能为客户服务,确保技术过关。
“推拿不是简单的‘揉揉捏捏’,而是要对症施治。”侯怀奇要求学员不仅要掌握手法,更要理解中医经络理论和病症特点。例如,针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常见病,他要求学员学会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降低复发率,真正实现“花小钱、治大病”的疗效。
侯怀奇的徒弟来自各行各业,有建筑工人、会计、高校毕业生,也有残疾人和农村青年。针对不同背景的学员,他采取差异化培养策略。
来自建筑行业的白东字通过抖音了解到工作室,转行学习半年后成功就业;会计师崔龙岩因职业导致的视力问题改行,现已掌握足疗和颈椎保健技术;高校毕业生潘昆明放弃汽车售后工作,重返康复领域深造;初中毕业生张新蕾毕业后直接选择了学技术就业;侯怀奇表示:“无论学员背景如何,只要肯学,我们就能帮他们端稳‘技术饭碗’。”
工作室尤为关注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技能培养。初中毕业的黄静雅和农村女孩培培初学时自卑怯懦,反复质疑“我能学会吗?”侯怀奇通过谈心疏导,用“被社会需要就是价值”“顾客认可是自信之源”等理念激励她们。如今,两人不仅技术达标,更以积极的心态服务顾客,实现了从“不敢想”到“月入满意薪资”的蜕变。
“好推拿师应该将患者视为自己的亲人,让他们少花钱、少跑路、少复发。”侯怀奇要求学员兼具技术与医德,主动为客户制定长期健康管理方案。这种“既治病又防病”的理念,赢得了群众对亳州养生服务的信赖。侯怀奇工作室是亳州技能人才培养的标杆,其“传技育人”模式为中医药产业提供了人才支撑。
2008年,侯怀奇创办了涡阳县恒康按摩职业培训学校,同年被亳州市残联批准为“亳州市盲人按摩实训基地”。这一机构成为改变众多残疾人命运的重要平台。多年来,基地围绕残疾人技能培训与就业需求,先后培训保健按摩师6500多名,盲人按摩师2800多名,带动4000多人就业。
(刘景侠 郭辉 曹珊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