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亳州晚报

“杨妈妈”代表的三重身份

日期:09-01
字号:
版面:第04版:社会       上一篇    下一篇

    在谯城区立德学区中心小学,有一位被师生亲切称为“杨妈妈”的人——她既是扎根农村教育几十年的优秀教师,又是深受爱戴的区人大代表,更是孩子们心中的“第二母亲”。她就是杨秀敏,用平凡日常中的点滴奉献,诠释着一名教育工作者和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1986年,杨秀敏踏上农村教育的讲台,这一站就是三十多个春秋。“工作是给自己干的!”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工作的真实写照。

    在专业成长上,杨秀敏从未停止脚步。教学之余,她认真钻研专业书籍,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还考取了国家认证的心理咨询师证书。“做一名老师,首先要做个好‘学生’”,她认为,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担任班主任工作,杨秀敏始终以爱为前提,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孩子。她创新班级管理方式,推行“小小班主任”制度,让孩子们民主参与班级管理,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增强了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有了良好的班风,学风自然高涨,孩子们在我班,领导们安心,家长放心!”杨秀敏自豪地说。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她深知,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特殊群体的孩子,关爱尤为重要。

    对这些孩子,她总是在课余时间多陪伴他们,深入了解他们在家和在校的情况,关注他们的安全和生活,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帮扶。心理疏导、周末加餐、购买生活用品、春节添置新衣……她给孩子们如家人般的安全与温暖,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也是他们的亲人。

    作为谯城区人大代表,杨秀敏深入基层,扎根农村,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将群众关心的问题转化为建议和议案。她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大政方针,做好国家政策的宣传员,认真履行代表职责,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振兴贡献力量。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杨秀敏表示,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人大代表,她特别关注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走访调研,了解农村学校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为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建言献策。年轻教师小丁刚入编时不适应农村工作生活,总想辞编弃岗。杨秀敏在生活中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陪他了解农村的广阔天地和风土人情,让他从排斥到接受,再到热爱乡村教育工作。田老师因孩子需要照顾,选调回城后屡屡受挫,精神几乎崩溃,杨秀敏利用所学心理知识跟她谈心,陪伴守护,使她走出困惑,重拾信心。高老师与家长沟通出现问题,她第一时间出面调解,化干戈为玉帛,架起家校共育的桥梁。

    一件件、一桩桩,真诚的付出和真心的关爱,感染了大家,感动了同事,立德学区中心小学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彼此成就,彼此温暖。杨秀敏也因此成为大家口中的“杨妈妈”。

    三十多年如一日,杨秀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用爱心和责任心点亮了无数农村孩子的人生梦想,用担当和履职展现了人大代表的风采。她表示,将继续扎根农村教育一线,认真履行代表职责,为乡村教育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景侠 孙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