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亳州晚报

环境好民心顺 返乡的人多了

日期:08-15
字号:
版面:第06版:涡阳       上一篇    下一篇

    8月7日,走进涡阳县青疃镇魏圩行政村张楼自然村,入眼一派清爽宜人景象,村口各种鲜花开得正鲜,巷道两侧的果树投下斑驳绿荫,硬化后的水泥路面平整光洁,从主路到每户门前的巷道和墙角缝隙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小三园”扮靓乡村颜值

    漫步在张楼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星罗棋布,“小三园”已成为村里一道亮眼的风景线,这样的景致在从前并不多见。

    “这种三角梅不挑地块,栽上就能成活,管护起来也省心,红花配绿叶,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就是冬天必须移栽到花盆里,搬进屋里,以免冻伤。”村民吴玉霞指着家门口小花园里的三角梅介绍道。她的小花园虽不大,却错落种着鸢尾花、旱藕、节节花、睡莲、六点开等多种花草,每天都引得路过的村民驻足欣赏、拍照打卡。如今在张楼村,废弃砖瓦变身景观小品的景象随处可见。

    村里开展清洁村建设后,吴玉霞第一时间响应,不仅坚持每天打理门前卫生,还利用盖房剩下的建材,亲手建起了这个小花园。“自从小花园建好,家门口不再像以前那样单调乏味,各色鲜花很养眼,看着就让人心情舒畅。”吴玉霞笑着说,她格外喜欢睡莲,可小花园里没有合适的水生环境,便特意买了3个坛子,灌满水后专门用来养睡莲。

    “你看这3个坛子里的睡莲,长得多旺盛!圆圆的绿叶上,还挂着晶莹的小水珠呢。”吴玉霞的语气里满是欢喜。

    涡阳县青疃镇魏圩村党委书记邱书玲介绍,为了建设“小三园”,村民自愿捐款、捐物和出力、出智。其中张楼西、张楼东共有42人进行捐款捐物,共捐款10多万元,旧砖瓦等4.2万块,共建设“小三园”42个。

    干群齐心协力实现“户户通”

    “张楼村人居环境能有大改善,根源就在巷道建设实现了全覆盖。”邱书玲说。此前,村里除几条主路外,村民房前屋后多是土路,晴天起灰、雨天泥泞,积水横流已成常态。群众有怨言,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以前一下雨,出门就是‘水泥’路,人车只能到村口大路,进家特别难。”村民张西光回忆道。村里启动巷道建设时,他第一个带头配合,施工期间常到现场帮施工队清理障碍,为全村树立了榜样。

    如今,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环境干净整洁。张西光也动起手来,把院内院外打造成小花园,还利用路边空间,用旧砖垒起小菜园,如今不光看着舒心,菜还吃不完。他家门前原本是片杂草丛生的闲置地,村里推进清洁村建设后,他和家人一起清杂草、平土地,不仅建起小菜园,还在粉刷一新的墙面上绘上移风易俗彩绘,起到了宣传教育作用。

    巷道建设中,村干部带头捐款、亲力亲为,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干部在为民办实事。“施工时,路障需及时清理,部分农户想拓宽、加长自家门前路段,难免起纠纷。村‘两委’干部都到现场协调,做好每家思想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巷道建设中。”邱书玲坦言。村民张金辉更是主动承担,他家门口一段83米长的泥路,他自掏1.2万元建成巷道,分文未向其他村民摊派,获全村人点赞。

    路通了,民心也顺了。截至目前,张楼村已修建巷道20条,总长1350.6米、宽3米,总面积4051.8平方米。经过近两年的建设,村里家家户户门前都通上了水泥路,村里购买私家车的人数也逐年增长。

    拆旧建新引燃返乡热潮

    多年前,张楼村曾是典型的“空心村”:青壮年多外出务工,不少在外地打拼成功的能人,赚了钱便在城市购房买车,成了“外乡人”。那时的村子,少了烟火气,多了几分冷清,老旧房屋在岁月里静静搁置,乡村发展的脚步似乎也慢了半拍。

    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张楼村正经历着脱胎换骨的变化。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特色产业悄然兴起,曾经坑洼的土路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水电管网全面升级,高速网络通到了家家户户,村口的小广场添了健身器材,路旁栽上了景观树……人居环境一天天变美,村里的人气也越来越旺。这一切,让“走出去”的村民开始回头望——返乡投资创业的人多了,拆旧房建新房的农户也一年比一年多,张楼村正重新焕发生机。

    “你看现在村里,路通、水通、电通,连 5G网络都满格,环境干净又漂亮,日子过得不比城里差!”在自家旧瓦房前,村民张吉燕一边指挥着工人操作机械拆除老屋,一边难掩兴奋地说道。他的话语里,藏着对家乡的新期待。

    多年前,张吉燕一直在上海务工,凭着踏实肯干攒下了不少积蓄,原本已经计划在上海买房落户。可这几年,他每次返乡都能发现新变化:泥泞的巷道变成了硬化路,荒草丛生的闲置地改造成了“小三园”,就连垃圾分类都推行得井井有条。

    “家乡一年一个样,生活便利不说,空气还好,比在城里挤着舒服多了。”张吉燕说,他果断放弃了在上海落户的念头,决定回乡建新房,踏踏实实地守着家乡过日子。

    看着左右邻居早已住上了崭新的楼房,再看看自家这栋有些斑驳的砖瓦房,张吉燕笑着说:“我家这房子,现在在村里都算‘老古董’了。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我家这旧房子杵在这儿,跟周围的美景一点都不搭,拆旧建新是早晚的事,可不能拖了村里的后腿。”他心里早有规划:要把新房建成带小院子的乡村别墅,院里种上花草果树,既能跟上村里的 “颜值”,也能让日子过得更有滋味,为家乡的美丽图景再添一抹亮色。

    在张楼村走一圈,这样的变化处处可见:不少农户门前堆着水泥、砂石、钢筋等建材,工人忙碌的身影不时出现在老旧房屋改造现场。据邱书玲介绍,借着清洁村建设的东风,村里环境焕然一新,那些曾经常年无人居住的老旧房屋,如今已有10多户村民陆续回来翻修重建,昔日冷清的院落正重新响起欢声笑语。

    (周鹏岳 蒋庆章 段晓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