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上午,在亳州高新科创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会议室里,总经理崔锋和团队成员一起开会讨论新药研发进展情况,会后又马不停蹄赶高铁到外地出差。
亳州高新科创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20年3月,主要承担医药公共技术服务、药物与大健康产品研发、医药科技成果孵化与转化、人才培育、科技交流合作等职能。
同年,市工信局邀请时任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分析检测中心质量负责人的崔锋来亳考察,为药企讲授新版药典关于药物分析方面的内容。崔锋所在的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被誉为我国医药研发的“国家队”,他在这里工作了近10年,曾主持和参与完成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次普通的考察讲座,让崔锋放弃了上海优渥的条件,转而来到亳州从事中药材相关工作。
“目前,国家大力支持发展中医药产业,而中医药产业想要提质升级,需要科研力量的推动。”崔锋说,在亳州考察后,他深刻认识到中药材能够创造更大价值,中医药研发领域大有可为。
凭着科研工作者的一腔热血,崔锋毅然于2021年辞去上海的工作,来亳担任亳州高新科创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总经理。
面对陌生的城市和新的岗位,崔锋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不适应,而是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不久后,他带领团队用模块化组合、分布推进的方式,顺利搭建起亳州医药公共研发平台,并加入安徽省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又顺利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资质,使平台实现从“0”到“1”的突破。
据介绍,亳州医药公共研发平台既对接企业又对接高校院所,可提供检验检测、制剂研发、制剂中试生产等服务,助力亳州中医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打通科技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平台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寻找匹配的高校院所研发成果,实现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崔锋说。
运营伊始,当地药企对公共研发平台接受度不高。于是,崔锋带着团队开启“车轮上的实验室”,通过实地走访、科技宣讲等方式,两个月跑了30余家药企,帮助多家企业解决技术难点,优化提取、制剂工艺,为企业节省了数百万元的研发成本,赢得了企业的信任。如今,亳州医药公共研发平台已成为我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引擎。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为长效提升科研团队水平,崔锋创建“导师制+项目制”人才培养模式,将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亳州当地实际需要进行结合。他通过举行“实验室里的技术沙龙”和“车间里的技术比武”等项目,培养出10多名既懂理论又通工艺的复合型人才。如今,团队成员已能独立承担省、市级研发课题。
从浦江之滨到涡河岸畔,崔锋的选择不是简单的岗位变化,而是科研工作者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他将实验室的尖端技术与中药材传统产业深度结合,用科技创新打破了产学研融合的壁垒。
“科研人有两种幸福,一种是在未知领域拓荒,另一种是让已知技术惠及千万人。我很庆幸,在亳州找到了两者的交汇点。”崔锋说。 (魏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