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专业市场里,药商张恒用手机把亳州的麦冬卖到东南亚;8年前还只有单一品种的安徽万花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养生产品已发展到上千种;从欧盟的药房到非洲的诊所,“亳药”的足迹已来到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5年上半年,全市现代中医药产业总规模992.72亿元,其中中药材种植产值40亿元,规上医药及大健康制造业产值226.72亿元,中药材流通贸易额726亿元。
亳州,已编织起一张完整的现代中医药产业网络,这张网正在覆盖全球更多国家和地区。
药材贸易的重构突围
清晨七点的亳州,第一缕阳光掠过涡河水面,空气中便弥漫起各种中药材交织的独特药香。此刻,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已然苏醒。在药商张恒的麦冬摊位前,几位来自广东的采购商正捻起药材细细察看。这位二十出头的年轻药商熟练地报出产地、年份和相关数据,言谈间带着传承于父辈的笃定。“我爷爷挑着药担子走街串巷时,绝不会想到今天我们能通过手机把亳州的麦冬卖到东南亚。”洽谈完毕,他悠闲地点开手机上的跨境电商平台随手翻看。
张恒的经历并非个例。在这个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内,活跃着3万余名像他一样的新一代药商——大多是“药三代”“药四代”,他们的人生轨迹早已与中药材紧密相连。在由10000多个商铺组成的中药材市场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故事:交易大屏上跳动的实时数据,与摊位上展示的中药材共同构成一幅充满烟火气息的鲜活图景。
市场的红火印证着产业的蓬勃发展。上半年,全市中药材流通贸易额达726亿元。今年1月,亳州更成功获批“中药材商贸流通国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城市”,行业标杆地位获得国家级认可。
亳州中药材贸易的突围,源于对平台的前瞻性重构。按照“六大市场”规划,我市全力打造中药材专业市场、趁鲜切制市场、进出口产品市场等特色平台,并创新采用“管委会+平台公司”模式进行规范化运营。数字化加持下,亳州已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开放格局,专业市场交易额占全国同类市场的50%以上。2024年8月成立的中药材大单品联盟,更是搭建起种植户、加工企业、经销商的直接合作桥梁,推动全国优质中药材资源向亳州集聚。目前,联盟已吸纳108家优质企业,并正与华润商贸、中国通用、省担保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洽谈深化合作。(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