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亳州晚报

车间听民声 田埂解难题

日期:07-24
字号:
版面:第06版:谯城区       上一篇    下一篇

谯城经开区一企业仓储车间一角。

    高温持续,热浪翻滚。但这挡不住谯城干部的脚步——他们深入企业车间了解问题、解决问题,走进田间地头,倾听农户心声,解决生产难题,把办公桌搬进生产一线,把“问题清单”写成“笑脸清单”——这是谯城区“访企入村”专题行动的画面。

    今年以来,全区308名干部带着笔记本、卷着裤腿,把办公室“搬”到了车间、地头,把政务服务送到了基层一线。

    入企解难题

    “干部走访企业,在车间里解决了我们的难题。”这是亳州树仁技工学校负责人刘元韵的感慨。

    事情还得从刘元韵反映的一个问题说起。不久前,谯城区人社局干部在刚刚建立的这所学校走访时,他曾希望协助推动技工学校与我市各大型用工企业进行校企合作。

    随后,区人社局结合树仁技工学校专业设置情况,详细了解学校意向合作企业,列清企业规模、行业领域、合作模式等具体需求,明确重点合作方向涉及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合作意向以及企业规模、行业地位、用工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制定详细且严格的筛选标准。筛选过程中,对市内的众多企业进行了全面摸排,通过实地考察、与企业负责人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经过层层筛选、优中选优,最终确定一批具有合作潜力的企业。

    区人社局积极发挥“红娘”作用,精心搭建合作平台,组织树仁技工学校与筛选出的企业进行实地研讨。目前,树仁技工学校与上海妃鱼、亳州联滔等15家企业已进行集中签约。

    刘元韵说,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与学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入户访民忧

    “这座桥修通后,农机车能直接开进田里,再不用绕三公里土路了!”在谯城区古井镇杨楼村的燕林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燕林抹着汗,笑得眼角堆起褶子。不远处,单家沟的水流哗哗作响,仿佛在呼应着村民们的喜悦。     

    原来,不久前,燕林家庭农场反映农场东侧单家沟上的桥梁被损毁,影响正常生产生活。接到问题办理通知后,区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立即安排人员进行现场核查。经查,该桥梁位于单家沟,已严重损毁,不具备维修价值,需拆除重建。经设计单位规划,区农业农村局修建了一座斜30度梁板桥。目前桥梁已建成通行,极大地方便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于是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位于谯城区振谯产业园十河花茶小镇的安徽九菊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曾反映,在发货过程中存在公司驻地大周村没有物流点,十河镇物流点收费较市区价格高出近一倍的问题。

    九菊堂公司总经理刘云山告诉记者,目前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每天在直播带货单数较少,一般由企业工作人员自带到快递点进行发货。在谯城区交通运输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与其对接,现在已经商定,后续随着单数增加随时与企业保持联系,将通过区交通运输局“交邮融合”项目提供快递收发等服务,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优化物流和客运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快递问题。

    “一线解难”常态化

    “访企入村”专题行动开展以来,谯城区坚持领导干部带头,畅通政企、干群沟通渠道,深入了解企业和农户生产经营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深度挖掘企业和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通过面对面听取意见、了解诉求,有效破解了一批实际问题。

    谯城区坚持“面对面”倾听企业和群众诉求,区级领导干部带头走村入户、深入车间、现场办公,聚焦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痛点堵点难点,建立翔实问题台账,确保问题聊得开、聊得透,诉求摸得准、记得清。同时,用好走访契机,向企业宣传惠企政策,向农户宣传防汛排涝、秸秆禁烧、午收午种等工作。

    谯城区通过不同端口,推动“访企”和“入村”问题“应录尽录、快处快办”,提出共性问题清单及办理建议,对各部门问题办理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加强跟踪督办,相关情况视情通报,推动问题尽快办结销号。截至目前,全区共研判涉企“共性问题”13类、涉农“共性问题”10类。聚焦23类共性问题,坚持台账管理,跟踪办理质效,实现解决一类问题、建立一套机制、规范一个领域,真正堵塞漏洞、补齐短板,切实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谯城区致力于突出“访”和“入”,强化“改”和“立”,注重干部访企入村时效,加强问题归纳,着重从制度和机制层面解决共性问题,以“访企入村”专题行动为契机,在以企观政、以农观政中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真正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惠企为民实效。

    全区上下坚持以“访企入村”活动为抓手,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党委抓党委、书记抓书记,面对面、一对一了解企业和群众诉求,做到对企业和群众情况了然于心。鼓励区、乡干部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走访更多企业和行政村,提升走访覆盖面。区专班将对走访情况开展全覆盖电话回访,对企业、群众评价不高的问题及时返工,对办理质效较差的事项通报提醒,切实做到收集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

    “问题清单”变成“笑脸清单”

    为了强化问题办理,谯城区建立了“问题收集——精准甄别——系统录入——限时交办——动态销号”全流程管理机制,根据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制定任务清单,根据管理权限和部门职责,明确责任单位、办理时限。能立即办理的立即办理;一时不能完全解决的做好解释说明,争取企业和群众理解;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提请区政府研究,确保问题见底清零,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此外,谯城区坚持边推进边复盘,通过阶段性总结及时校准方向,常态化开展“回头看”,核查整改实效,补短板防反弹,持续巩固整治成效。坚持边干边总结,强化对关键共性问题的研究分析,及时把“访企入村”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建立健全一系列行得通、做得实、长期管用的制度机制,推动学习教育成果常态长效。

    据了解,全区共有308名领导干部联系走访230家企业、53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60户监测对象(脱贫户)。目前均已完成走访,收集问题建议787件,作风问题5个,办结问题785件,问题办结率99.75%。目前专题行动收集问题已基本办结,已转入全面巩固提升走访质量阶段。这一阶段的总的要求是,全面评估实地走访质量、核实问题办理成果、确保走访对象满意。

    一场“访企入村”行动,把办公室搬到车间、地头,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了“笑脸清单”,也把谯城区高质量发展的脉搏牢牢系在了民生温度上。

    (记者 刘景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