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亳州晚报

以华佗中医药文化赋能亳州药业转型升级

日期:07-10
字号:
版面:第15版:药都       上一篇    下一篇

张谦工作照。

    作为“华佗故里”与“中华药都”,安徽亳州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始终与文化传承深度绑定。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华佗中医药文化如何从历史符号转化为发展动能?近日,记者专访了亳州市人民医院药学部组长、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安徽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华佗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张谦。

    亳州药业的全链条发展格局

    张谦表示,亳州市作为“华佗故里”、我国“四大药都之首”,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重要的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拥有悠久的中医药文化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亳州以文化为纽带、以产业为载体,通过构建“文化引领——产业融合——创新驱动——国际拓展”的发展模式,正在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现代化路径。

    这座中药材种植面积约占全国10%、全省60%的药都,已构建起从种植到研发的完整产业链。在种植端,白芍、亳菊花等30余种道地药材实现规模化种植,10余个GAP基地成为质量标杆;在制造端,150家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形成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加工集群,年产能占全国30%,50家全国医药百强企业的落户更夯实了产业基础;在流通端,康美中药材交易中心等6大实体市场与3大电商平台联动。

    “亳州的优势在于‘全链条贯通’。”张谦强调,从田间地头的标准化种植到实验室里的新药研发,从传统交易市场到跨境电商平台,产业体系的完整性赋予了亳州应对市场变化的韧性。国家特色产业基地、世界中医药之都等政策定位,更让亳州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集聚上获得独特优势。2024年,亳州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2102.6亿元,其中,规上医药制造业产值达502亿元,成为驱动地方经济的核心引擎。

    产业升级的“亳州方案”

    在张谦看来,亳州产业升级的核心突破,在于将华佗中医药文化从“文化标签”转化为“产业基因”。

    文化引领种植标准化。亳州以华佗“药材好,药才好”的理念为指引,推动种植环节的规范化。通过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从源头把控药材品质。例如,借助无人机监测种植基地、物联网技术调控生长环境,提升了中药材种植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亩均效益。“华佗文化中蕴含的‘道地性’理念,与现代标准化种植要求高度契合,这是亳州药材能在国际市场立足的文化根基。”张谦分析道。

    文化驱动产品创新。依托华佗经典方剂,亳州企业开发出保健酒、中药饮料、药膳等跨界产品,大大延长了中医药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更通过药食同源理念打开年轻市场。张谦指出,这种“文化IP+现代消费”的模式,让中医药文化从博物馆走向了消费场景。

    文化激活文旅融合。亳州打造的中医药文化旅游线路,将华佗故里、中药材交易市场、中药生产基地串联成“可体验、可消费”的文化场景。“当游客在中医药文化展亲自观看炮制饮片、在华祖庵体验针灸,文化就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成为可感知的产业价值。”张谦说。

    张谦说,当前亳州正通过“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实现突破。一方面,“亳州药都”区域品牌通过中药材交易博览会、中医药文化节等活动强化影响力;另一方面,企业层面涌现出各种知名品牌。“从‘卖原料’到‘卖品牌’,本质是产业价值链条的攀升。”张谦表示。

    亳州的产业升级并非局限于传统医药领域。张谦在研究中列举了多个创新业态:中药与白酒融合形成的保健酒产业;中药提取物应用于化妆品领域;中医药与养老结合建成中医药健康养生基地。“当中医药产业突破‘药品’的边界,与食品、美妆、养老等产业碰撞,就会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张谦认为,这种跨界融合正是亳州从“药材集散地”向“健康产业集群”转型的关键。

    “一带一路”下的国际化破局

    张谦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数有使用传统医药的历史,中医药在当地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欧洲、北美等地对中医药产品的需求逐年增长,尤其是中药配方颗粒和现代单味药在欧盟市场的成功准入,为亳州中药企业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中医药国际化的本质是文化自信的输出,亳州需要在产品走出去的同时,让中医药文化理念也走出去。”张谦说,从产业升级到文化自信,亳州的实践不仅关乎一个城市的发展,更关乎中医药文化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构建。

    在国际化方面,张谦分析,亳州正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探索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新路径。面对全球中草药市场年均快速增长、中国国际份额偏少的现状,亳州企业可以开拓中亚、东南亚、中东欧等新兴市场,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空间。

    比如,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中药材和中药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推动中药质量标准国际化,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话语权。积极参与国际注册与认证,如欧盟GMP认证、美国FDA认证等,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发挥亳州中药产业优势,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中药品牌,提升市场认知度。加强研发投入,开发创新中药产品,满足国际市场多样化需求。完善中药产业链,从种植、加工到商贸流通全链条提升,确保产业高效协同发展。建立了多元化的国际市场销售渠道,拓展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专业市场。加强中医药领域的人才培养,特别是国际化专业人才,通过学术交流、合作研究等形式,推动中医药知识的共享与传播。密切关注国际市场政策变化,制定灵活的应对策略,降低贸易壁垒对出口的影响。“中药配方颗粒在欧盟市场的准入,为亳州打开了高端市场的突破口。”张谦指出,亳州正从“国内药都”向“世界药都”迈进。

    “当前,亳州已经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文化与产业共生共荣的路径。”张谦总结道,当华佗中医药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成为种植标准的文化根基、产品创新的灵感源泉、国际传播的文化符号,传统中医药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与国际化。如今的亳州,正以“世界中医药之都”为目标,将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亳州样本”。

    当千年中医药文化与现代产业体系碰撞,当华佗故里的文化基因融入药都的发展血脉,中医药产业升级便不再是简单的技术迭代,而是一场从文化传承到产业创新的深层变革。张谦表示,唯有扎根文化土壤,中医药产业才能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独特魅力;唯有拥抱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才能在国际舞台焕发新生。

    (记者 赵琳琳 文/图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联合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华佗医学分会共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