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亳州晚报

王凯:十五年坚守创新铸就行业标杆

日期:07-03
字号:
版面:第11版:工会       上一篇    下一篇

王凯正在检查线束产品。(采访对象供图)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有这样一位工程师,他十五年如一日扎根研发一线,以创新为舟,以匠心为桨,在3C产业和汽车电子领域破浪前行,用智慧与汗水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他就是亳州联滔电子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王凯。

    2015年,消费电子行业正掀起超薄化、高速化的变革浪潮。刚满30岁的王凯攥着行业调研报告,带着5名骨干扎进实验室。当他将理论设计转化为样品时,却遭遇绝缘材料高温变形、信号传输衰减等难题。“课本公式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他撕下满是红叉的方案书,带领团队开启了18个月的“白加黑”攻坚。

    在高速传输领域站稳脚跟后,王凯的目光投向4K/8K超高清视频传输赛道。2017年,他主导的V-BY-ONE信号传输线项目面临电磁干扰“拦路虎”。他创新采用双绞线差分传输结构、研发多层屏蔽材料,最终使信号完整性提升40%,传输距离延长至15米。项目斩获亳州市科学技术奖,产品被索尼专业显示设备采用,当年为公司带来增长32%的销售额。此后十年,从USB4.0全功能线缆到HDMI2.1超高速连接器,他的创新成果累计创造5亿元经济效益,成为企业制胜市场的“硬核武器”。

    转战汽车电子领域,王凯面临新能源汽车低压线束减重增效的难题。他带着团队驻扎车企生产线三个月,揣着秒表测算每个装配环节,用拓扑优化算法反复推演线束布局。当第一版方案减重10%却导致故障率飙升时,他带领团队重新设计自适应布线系统,经过多次迭代,终于实现线束长度减少15%、重量降低12%,装配效率提升25%,故障率降至万分之三。这套系统如今已为蔚来ES8、零跑C11等车型配套,助力企业打开汽车电子新市场。

    “一个人的突破有限,团队的力量无穷。”王凯深知人才是创新的根基。筹建汽车线束新工厂时,他打造“三阶人才培养计划”:“百日筑基”让新人在仿真项目中摸爬滚打,“项目领航”让骨干挑大梁,“技术合伙人”制度激发核心成员创新潜能。每周三的“技术茶馆”里,不同部门的工程师围坐畅谈,碰撞出238项技术提案,46项被转化为实际成果。2022年,他牵线合肥工业大学建立产学研基地,手把手带教17名工程硕士。首创的“双轨制”激励机制下,团队2023年完成83个工艺优化项目,“端子压接参数智能匹配系统”将产品合格率提高至99.98%,年节省成本600万元。

    在质量管控上,王凯同样敢啃“硬骨头”。2019年,他主导搭建的综合性测试中心里,“温度-振动-电流”三轴耦合测试法横空出世,被比亚迪纳入供应商认证体系。面对汽车线束“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难题,他带领团队研发电子工装板系统、样线自动导通系统等创新成果,其中样线自动导通系统获评安徽省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制造车间里,他推行“微改善”文化,智能排料系统让材料利用率从92%跃升至97.5%,“动态平衡生产模式”使设备综合效率达88.5%,领跑行业。

    2024年,面对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浪潮,王凯又一次站在技术前沿。他办公室的白板上,密密麻麻画着域控制器线束集成方案草图。“和奇瑞联合开发的L3级自动驾驶线束系统,预计明年量产!”谈及新项目,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从3C电子到汽车智造,从攻克技术壁垒到培育创新生态,王凯用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新时代工程师的责任与担当。这位手握多项专利、载誉无数的“全国劳动模范”,依然每天扎根实验室,在创新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曹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