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亳州晚报

丁斌:焊花里跃动的青春答卷

日期:07-03
字号:
版面:第11版:工会       上一篇    下一篇

丁斌(左)正与工友探讨技术细节。(采访对象供图)

    “嘶——”随着弧光划破车间的昏暗,蒙城佳仕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工艺技术部部长丁斌快速转动手腕调整焊枪角度,飞溅的焊花在他工装袖口绽成转瞬即逝的金色星芒。他在蒙城佳仕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车间里研究了十二载,从青涩学徒到全国劳模,焊枪工艺藏着新时代产业工人最滚烫的成长密码。

    2013年盛夏,刚走出校门的丁斌攥着机械专业毕业证踏入冲压车间。当他自信满满地将课本上的参数输入设备时,却发现冲压件合格率不足60%。老师傅随手转动模具旋钮,产品质量瞬间提升,这个场景像一记重锤敲醒了他。“技术不是纸上谈兵!”此后的丁斌便和团队成员往返车间与实验室,三年里从不停息,白天调参数、测间隙,深夜对着设备图纸反复推演。他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实验数据,终于通过电脑软件研究提前摸索出适配生产线的参数优化方案。

    焊接车间的安全防护问题,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焊接时,电流瞬间值极高,飞溅的火花犹如一颗颗“小炸弹”,不仅容易烧伤工人衣物,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企业此前采用的电磁阀保护装置,操作流程繁琐,需要五个步骤才能完成,工人们在忙碌中常常为了节省时间而冒险作业,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必须得改变这种状况!”丁斌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一头扎进了焊接保护装置的改进工作中。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源,丁斌每天都守在焊接台前,仔细观察火花飞溅的规律,记录下每一个瞬间。

    在研发过程中,丁斌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每一次新设计的保护装置在实际测试中出现问题,他都要重新分析原因,推翻重来。但他从未气馁,始终保持着对创新的热情和执着。终于,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改进,JSL - 103型压触开关安全保护装置诞生了。“这个装置将原本繁琐的操作步骤简化为一步,极大地提高了工人操作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丁斌介绍。

    自投入使用后,焊接车间的安全事故大幅减少,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每年还为公司节省了100万元的生产成本。”蒙城佳仕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振说。

    除了关注生产安全,丁斌还着眼于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在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他敏锐地察觉到产品功能升级的重要性。为了将先进的设计软件应用到公司的设计开发生产中,丁斌带领团队开启了一场“技术攻坚战”。经过长达一年半的不懈努力,丁斌团队终于成功实现了设计软件在公司的落地应用,为企业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效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把每个人的智慧都装进企业创新池。”这是丁斌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凝聚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为此,丁斌主导搭建了“技术创新研发平台”,积极整合多家知名汽车企业的技术资源,构建起一个资源共享、交流合作的网络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公司的技术人员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与同行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同时,丁斌还创办了“工匠学堂”,致力于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丁斌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不仅教授他们专业技术知识,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工匠精神。他鼓励学员们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解决问题。

    在丁斌的悉心指导和培养下,“工匠学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从这里走出,其中不乏亳州工匠、机械工程师和汽车维修高级工。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工匠学堂”还孕育出省级QC获奖团队,为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

    如今,丁斌已经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企业“创新达人”等众多荣誉。但在荣誉面前,他始终保持着谦逊和低调。                   (曹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