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本、立业之根,在商品买卖交易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康美中药城,药商们坚持诚信守法经营,用实际行动维护好“中华药都”这块金字招牌。
多年坚守专注一种药材
在康美中药城熙熙攘攘的样品行里,马心芳的摊位并不起眼。58岁的她,守着一方小小的天地,一干就是30多年,专注黄芪生意,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商业传奇,却用平凡与坚守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谯城区十八里镇马合拉村的村民纷纷投身黄芪生意,刚结婚的马心芳也加入其中。她独自前往甘肃进货,拉回村里找加工厂加工,再拿到市场售卖。后来,她和丈夫携手,丈夫负责到产地采购,她则坐镇摊位销售,夫妻二人相互配合,在药材生意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30多年来,夫妻俩始终坚持只做黄芪一个品种。“其他品种我们也不懂,黄芪需求量大,做精一样就够了。”马心芳说。
如今,虽然摊位不大,客户也只有五六家老主顾,但她凭借着诚信的经营和稳定的质量,与这些生意伙伴建立了深厚的信任。不同规格的黄芪用途不同,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她的摊位上各种规格应有尽有。
孩子们都去上班了,没人接手药材生意,马心芳倒也想得开:“年轻人有自己的路,我守好这个摊就行!”每天早上7点,她雷打不动地到康美中药城,先把黄芪按规格码得整整齐齐。
有人劝她趁着行情好多囤货,她却摆摆手:“囤多了压资金,咱小本买卖,稳当点好。”在中药城来来往往的商户里,马心芳的摊位不起眼,却像棵扎根的黄芪——不求长得多高,只求把生意的根扎得牢固。
张东英:
三条生意经守摊十几年
在康美中药城样品行,50岁的张东英守着一方摊位,日复一日地整理着亳州道地药材。十几年的时光,她用双手托起了一个普通药材商户的生计,也在起起伏伏中,尝遍了生意场上的酸甜苦辣。
曾经,张东英是酒厂的一名职工,下岗后,她选择投身中药材生意。从老药行租药品号起步,白芍、丹皮、白术、白芷这些亳州的地道药材,成了她谋生的依靠。康美中药城建成后,她和丈夫搬了过来,两人分工明确——丈夫穿梭在亳州五马镇、十九里镇、大杨镇的农户家中收购药材,她则守着摊位迎来送往。如今,儿子也加入这个小生意,一家人齐心协力,在药材市场里扎下了根。
生意的路从来不是坦途。最让张东英无奈的,是遇到赊账不还的客户。有一笔35万元的欠款,至今已拖了4年,每次催款都被各种理由搪塞。吃一堑长一智,现在她宁愿少做点生意,也尽量不赊账。“小本买卖经不起折腾,钱收不回来,一家人的辛苦都白费了。”她感慨道。
但这些挫折没有浇灭张东英的热情。每天,她都会仔细检查药材的成色,给老客户留紧俏的货,耐心地给新客户讲解药材的特性。“诚信、服务、质量,这三条缺一不可。”她总说,“咱没什么大本事,就想着把每笔生意做好,让客户愿意再来。”
在康美中药城人来人往的摊位间,张东英和家人用朴实的坚守,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生活篇章。
李秋:
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
在康美中药城样品行,摊主李秋正在热情地为顾客介绍摊位上的货品。今年61岁的李秋,在康美中药城专营甘草和黄芪,从事药材生意至今已经有四十多年了。
“黄芪有补气养血、利尿消肿的作用,是药食同源类药材,无论是入药,还是日常煮汤泡茶都可以,销量很好。”李秋介绍,自己刚入行的时候就经营黄芪,因几十年前资金和技术条件有限,购买的黄芪原料需要自己切割,规格有十多种,日复一日的操作给自己留下了丰富的经验。
“我现在出去进货,一眼就可以估算出未经加工的黄芪,可以切割出多少饮片,能出多少产量。”李秋说,每逢药材上新的时候,她都会到原产地采购,将最优质的药材带给客户。虽然现在药材加工有了专业的工厂,但是她仍会紧盯加工的每个步骤,确保药材质量。
每天在样品行将药材介绍给顾客后,李秋还会马不停蹄地赶到自己位于康美物流园的店铺,与需要大宗交易的客户交谈具体事宜,展示店铺里更多的药材品类。
经营药材的几十年里,李秋遇到过许多事情。有货款拖欠要不回的,有资金周转困难时客户提前打货款的,也有在发展过程中和药商们抱团取暖的时刻。总结这么多年的经历,李秋认为脚踏实地是最重要的。
“信任都是相互的,不能让中华药都的信誉砸在我手里,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严格把好质量关,以顾客为本,让顾客买得放心、用得安心。”李秋说。
程旗:
真诚待客不负初心
“买的药材都可以送货上门,外地的可以物流发货,支持验货。”在康美中药城样品行,程旗热情地向顾客介绍着摊位上摆放的海螵蛸样品。
程旗的老家在阜阳市,在做药商前是经营服装生意的,因成家后想要改善经济生活,就在亲戚的介绍下,来到亳州加入药商队伍,一做就是近二十年。
“刚开始做药材的时候真的挺不容易,没有客源和货源,也没有做药材的经验,对于未来发展是一片茫然。”程旗说,幸运的是在闯荡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热情善良的老药商,他们不仅用白手起家的经历激励他,还将多年经营药材的经验倾囊相授。
程旗最初经营药材时销售的主要是桔梗、白芍等地产药材,后来偶然一次去山东旅游时,看到当地海边晾晒着许多海螵蛸,当地人不擅长加工,不知其药用价值,都浪费了。抓到商机的程旗,就在海边四处走访,大量收购海螵蛸,发往亳州销售。因十多年前海螵蛸在当地的收购价十分便宜,亳州经营此类药材的药商也不多,竞争较小,这也给程旗积累了发展的第一桶金。
“做生意我觉得只要严格管理好货品质量,同时按照不同顾客的需求提供相应的货品,不弄虚作假,真心对待顾客,是不会发愁生意做不好的。”程旗说,自己是一名退伍军人,他时刻提醒自己,做生意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能给信誉抹黑。
如今,程旗一家人都已经定居在亳州,亳州也成了他的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