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全市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情况的报告》的意见
日期:05-13
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的报告》。审议认为,近年来,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持续优化资源配置,逐步提升保障水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在资源配置、基础保障、教育质量等方面存在短板弱项。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力强化政府保障。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保障机制,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充分利用上级扶持义务教育发展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力保障义务教育保障经费落实,更多向薄弱学校和薄弱环节倾斜,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精准性、科学性。实施皖北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工程,努力办好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加快化解大班额问题。严格落实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依法规范招生秩序和办学行为。
二、聚力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实事求是,按照“实用、够用、管用”原则,合理规划、动态调整城乡中小学校布局,加快补齐办学条件短板。针对我市城区公办学校资源短缺和民办学校资源过剩现状,尽快制定具体举措,盘活利用民办教育闲置资源。完善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制度,健全交流轮岗机制,推动城乡优质师资均衡配置。推动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不断缩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根据人口变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完善学龄人口入学预警机制,有效提升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三、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持续拓宽招聘渠道,加大高学历教师招引力度,用好用活民办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等社会资源,多种方式补充音体美等短缺专任教师。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提升中小学教师、校长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考核激励机制,落实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政策,加大优秀教师选树、表彰、宣传力度,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任务负担,维护教师职业尊严,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四、倾力提升教育质量。坚持“五育并举”,持续巩固“双减”成效,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全面提升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健全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创造教书育人良好社会环境。积极引进、推动省内外优质学校资源,开展结对帮扶或联合办学。大力推行集团化办学,实现资源共享、教研共融、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抓好教育数字化转型,助推教育质量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