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8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亳州晚报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千村引领、万村 升级”工程实施情况的报告》的意见

日期:05-13
字号:
版面:第13版: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实施情况的报告》。审议认为,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深入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但也存在规划设计针对性有待提高、村庄基础较为薄弱、乡村产业发展特色不突出等问题。为此,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规划引领。完善精品示范村和省级中心村建设规划,坚持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整体性谋划、特色化设计,实现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突出乡村特色,有重点有区别建设,标准有高有低,不搞整齐划一,保留乡村风貌,保存文化基因,让农村彰显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深挖乡土文化内涵,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乡村在区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中发挥的差异化功能,打造一批彰显田园风光的特色乡村品牌。

    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大交通运输、农村水利、旅游发展等涉农项目资金统筹力度,整合重点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发挥项目资金叠加优势。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建设的信贷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安全规范使用,保障乡村振兴需求。

    三、突出产业特色。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餐饮民宿等产业。大力发展吸纳就业多、辐射带动强的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既突显区域差异化发展,又实现区域互联互通的高质量发展格局。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产业增值环节更多留在农村、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四、健全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后续管护,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保障管护经费,确保设施正常运行、长期发挥效益。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激发群众自觉参与村庄建设、环境整治热情,培育农村社会良好风尚。加快建立完善符合农村实际、农民支持、运行有效的长效治理机制,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