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老话在谯城区牛集镇李集村得到了生动的实践。近日,谯城区人大代表、牛集镇李集村基层工作人员王纳纳凭借自己的努力,为村民修通了一条条“幸福路”,赢得村民们的交口称赞。
王纳纳是李集村的基层工作人员,她始终以微笑待人、以真心待事,村民们亲切地称呼她为“小王同志”。在日常进村入户走访时,王纳纳发现,虽然通往田间地头的主路已经修好,但许多村民家门口的道路却依然坑坑洼洼,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特别是村里的老年人,走在这样的路上不仅颠簸,还容易滑倒,生活质量明显受到影响。
“民生无小事,为人民服务是我的职责所在。”王纳纳看在眼里,忧在心中。她没有选择坐视不管,而是利用自己作为人大代表的身份,积极与牛集镇政府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希望能够引起上级的重视和支持。同时,她还查阅相关政策文件,了解修建道路的相关知识,为推动修路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就在王纳纳积极奔走的时候,乡村振兴部门出台了关于修建农村巷道的通知,内容和要求与她所反映的问题相契合。她第一时间弄懂弄透修建农村巷道的流程,积极入户走访宣传,挨家挨户上门为村民耐心讲解政策:“只要咱们这几户都同意,先筹钱修路,完工后政府还给咱们发补贴呢!”遇到长期不在家的村民,王纳纳没有放弃,而是多次和他们联系,细心地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最终取得了村民们的同意。
筹集到资金后,王纳纳召集村民签订施工协议和承诺书,随即动员村民们开工修路。村民们干劲十足,对家门口的道路很是上心。王纳纳心里清楚,修建的巷道最终质量要过关,村民走得舒心,她才能安心。在修路的过程中,她每天都会来到施工现场,为村民送水,向村民了解修路的进度和质量。她仔细查看道路的厚度是否达标,水泥是否铺设得平整,修建的宽度是否最大化。每一道程序,她都亲自过问。施工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她都会立即到达施工现场,与村民沟通协调,确保顺利完成巷道的修建。
经过约两个月的努力,村民家门口凹凸不平的砖石路变成了开阔平坦的水泥路。如今,即使是下雨天,道路也不会变得泥泞不堪。不仅村民们出行方便了,周围的环境卫生也得到了改善。路修好了,孩子们能在家门口愉快地玩耍,老人们也能在路旁悠闲地聊天晒太阳,脸上浮现出幸福的笑容。
王纳纳一共动员5个村庄修建巷道85条,总长度共计5498米。为了确保巷道能长期使用,她还自发组织村民制定了管护制度,定期对道路进行维护,发现破损及时修补,真正让村民吃下了“定心丸”。
“小王同志,这条路修得太好了,现在我们出门再也不用担心摔倒了。”“是啊,多亏了王代表,我们的生活方便多了。”村民们对王纳纳赞不绝口。王纳纳却谦虚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是我的职责和使命。”
王纳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一条条“烦恼路”变成了“幸福路”。她用双手呵护着村庄的每一亩田地,用双脚丈量着村庄的每一寸土地。她不仅是李集村的“小王同志”,更是谯城区人大代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优秀代表。
(刘景侠 孙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