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6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亳州晚报

科技赋能 故都添新翼

日期:04-24
字号:
版面:第04版:一路向“新”县区行       上一篇    下一篇

安徽联鹏瓶盖包装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检查产品质量。 盛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查看产品情况。

    小瓶盖撬动亿元大产业

    一个小小的酒瓶盖可以撬动亿元产业,这是安徽联鹏瓶盖包装有限公司创造的“神奇”。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谯城区古井镇的联鹏瓶盖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在研发中心一角,记者看到一台恒温恒湿试验箱,只见科研人员把一个瓶盖拧在酒瓶上后放进去,不一会儿便显示了试验结果。工作人员介绍,这项试验是为了确保瓶盖在零下24℃至60℃之间瓶盖依然“安然无恙”,确保酒的品质不受影响。

    小瓶盖里也有大科技。

    作为长期与安徽古井贡酒、山西杏花村汾酒等白酒龙头企业合作的瓶盖生产企业,安徽联鹏瓶盖包装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技术研发,着力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

    走进公司生产车间,机械臂、全自动化生产设备随处可见,这些新式设备代替人工,不仅确保产品质量更加上乘,也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一个瓶盖,一般要经过4-16道工序,以前生产一批瓶盖需要30多个人忙活5天,现在只需要6个人干两天。”该公司生产部部长段运东指着车间里随处可见的数字化工厂智慧看板告诉记者,从2023年起,公司全面进入数字化转型阶段,通过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大大提升了生产效能,成效非常明显。

    该公司数字化转型围绕生产全流程,涉及生产计划、生产作业、生产监控、质量控制和仓储物流5大核心业务场景展开。通过搭建管理系统,借助数字化工厂智慧看板实现对企业生产全流程的智能监管,让数据抓取更便捷,企业管理更高效。“比如我们的机械臂,以前没有这样的设备,一人只能操作一台老式设备,现在一人可以同时管理5台设备,产能翻了多倍,也大大节省了人力。而且每天机械臂的生产量会自动输送到智慧看板平台,这样就实现了工作量的自动计数。”段运东说。

    据统计,通过实施数字化转型,企业年新增营业收入6000万元,人员相对减少40%,人均效率提升15.8%;产品合格率由98.2%提升到99.6%。

    这些成绩的背后,则是企业科研投入、设备更新、数字管理系统运用等综合发力的结果。

    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景义告诉记者,公司每年投入700多万元用于技术研发,30多名研发人员每年研发产品达90多款,目前获得专利40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被评为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从产品设计、研发、注塑、组装到除尘,所有的生产环节都采用数字化管理模式,数据可实时抓取,现在每天的生产量可达60万只,年产值达1亿多元。

    大健康产业竞逐新赛道

    在中医药、白酒等产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谯城区在大健康产业中也探索出了新赛道。

    在谯城经开区的盛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加紧赶制订单。公司行政人员许大伟拿起一款植物饮料告诉记者,当下,像沙棘原浆、益生菌咖啡和冻干粉这类产品特别热销。

    “我们现在围绕大健康产业的赛道前行,在传统花茶生产的基础上进行技术革新,先后研发了代泡茶、代餐粉、植物饮料、压片糖果等大健康养生产品,品种达1000多种,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销售,年产值达1.7亿元。”许大伟介绍。

    近年来,谯城区紧紧围绕医药健康、超硬材料等主导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江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在谯城建立离岸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开创“研发在域外,转化在谯城”新模式。2023年,首批现代中药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落户谯城(全省9家,皖北唯一)。2024年,宏信药业等3家企业获批省企业研发中心,省级科创平台达17家、占全市比重45%;振谯花茶大健康产业加速器获批省级众创空间,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各1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7家、占全市比重39.1%。此外,集“产研创服”为一体的“谯科创谷产业园”正加快建设。

    在2024年市对县区考核的10项指标中,谯城区9项指标居全市前2位、1项指标居全市第3位;连续两年上榜“赛迪创新百强区”。

    谯城区科技局党组成员张赵玉表示,下一步,谯城区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篇文章”一起做,把应用型科技创新作为主攻方向,更好地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以产业需求牵引技术突破,既关注产业的未来,又布局未来的产业,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互促并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有中生新”。聚焦全区中医药、白酒、食品等领域,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加快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加快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老树发新芽”。

    (记者 刘景侠 曾莹莹/文 陈显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