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6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亳州晚报

科技赋能 故都添新翼

日期:04-24
字号:
版面:第03版:一路向“新”县区行       上一篇    下一篇

康和中药科技有限公司的机器人把货物自动运送到分拣员面前。 焦瑞正在调试无人农场的喷淋设备。 无人农场的无人机正在进行田间作业。

    无人农场、数字化车间、机器人分拣、大健康产品研发……近年来,有商汤故都、曹魏故里之称的谯城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让新质生产力在工业、农业等领域持续跳动,奏响了一曲动人的新质生产力之歌。

    无人农场“解锁”智慧种田

    “以前种地全靠人力,现在一部手机就能搞定。”日前,在谯城区赵桥乡双楼村的无人农场,农场主焦瑞站在地头,在手机上的APP轻轻一点,田里的喷淋设施便开始给小麦浇水,智慧农业的模式立竿见影。

    该无人农场于2021年6月建立,以“大、物、移、云”(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为支撑,以农业智能装备(机器人)为手段,以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无人化、少人化、精准化、智能化为目标。实现了耕、种、管、收作业过程中对旋耕机、拖拉机、收割机、植保机、播种机进行远程控制,可以设计线路让无人驾驶机械自主作业,做到无人化、少人化作业,解放劳动力,减少人工成本。

    “我的农场流转了1000多亩地,现在农场采用无人植保机和新式收割机、拖拉机,再加上肥水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的智能加持,人员成本减少了,效率更是大大提升。”焦瑞说。

    焦瑞告诉记者,无人农场安装了虫情监测系统,可时时掌握虫的种类、数量,数据传输至后台指挥中心,并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同时,还设有田间气象站,对土壤进行物联网监测,可实时掌握田间土壤的湿度、温度和风速风向及天气情况。“无人农场最大的好处就是实现了农民种田不用下地,而是通过物联网掌握作物的长势,随时进行田间管理。”

    据了解,无人农场设立了信息化指挥中心,通过指挥平台可以提升专业合作社科技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合作社服务农民生产的主力军和综合平台独特作用,实现从农机托管向全程托管的转变,同时加强对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统一供应,进一步开拓作业市场,探索合作社信息化管理新模式,提高农机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谯城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无人农场”是智慧农业的一种生产方式,有助于提高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促进经济作物和重要农产品的提质增收提供有效支撑。

    机器人变身移动发货员

    在谯城经开区的安徽康和中药科技有限公司成品仓库,记者看到,整齐划一的货架上摆满了中药饮片。与其他药企的货架不同的是,这里的货架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随时随地不停地在“走动”。背起货架的就是这个车间的新成员——机器人分拣员。

    “别看这台机器人体量不大,能量却很大,它一次能背起1吨多的货物。”该公司副总经理段体斌指着眼前一个橙色机器人介绍,他们采用了智慧管理系统,整个公司从原材料购进到成品出库,每一道流程都通过电脑系统进行控制,使用机器人以后,大大提升了发货效率。

    仓库工作人员孙畏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以前我们采用人工发货,接到订单后,我们要靠双脚去找到每一个品种,然后一点点搬到打包处,最后再一点点打包。现在有了机器人以后,机器人代替人工跑腿,它可以迅速运动到每一个品种的货架跟前,然后背起整个货架到打包处,我只需要取走相应的数量,然后机器人就把货架又送回指定位置。以前100个品种、5吨货,人工需要一天才能完成发货,现在有了机器人,2个小时就能完成。”

    据了解,该公司常年在库品种超过700种,品规达1200种。目前共使用30台机器人,日均处理订单能力可达1500单,日出库量可达50吨。

    使用机器人分拣只是该公司智慧管理的一个环节。

    机器人接收订单的地方,就是该公司搭建的智慧管理载体——中医药工业互联网平台。

    该平台包括生产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订单管理和库存管理,以及经营分析柱状图。这些数据实时收集,为管理层提供了科学、精准的决策依据。使用该平台后,公司订单处理周期由原来的3天缩短至现在的1天,客户满意度提高了40%,极大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

    “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道环节通过平台可自动抓取数据,订单、采购等相关派单也可以通过平台秒批秒办,中间节省了大量环节和人力成本,企业运营效率大幅提升。”段体斌说,有了智能工业化的工具,企业的销售额逐年上涨,去年销售额达3亿多元。

    (下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