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谯城区的教育天地里,有这样一位人大代表,她扎根基层教育数十年,以无私的奉献和创新的实践,推动着学校从规范化办学向特色化发展迈进,为谯城区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她就是古城学区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王侠。
面对农村学校师资结构老龄化、教育资源分散等难题,王侠没有退缩,而是以“制度优化”和“梯队建设”为突破口,重构了学校的管理体系。
在制度革新方面,她推行“目标责任制”,将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等关键指标量化考核,并与绩效挂钩,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师资培养上,王侠实施了“青蓝工程”,通过“骨干教师带徒”“跨校教研联盟”等机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平台。2024年,该校青年教师团队在亳州市教学技能大赛中斩获3项一等奖,创造了历史最佳成绩,这正是她师资培养策略的成功体现。
同时,王侠依托人大代表的身份,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动古城学区与亳州市区优质校结成帮扶对子,实现了课程共享、师资互派,有效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王侠始终坚持以“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为双轮驱动战略,致力于构建多元化的育人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堂提质方面,她推行“分层教学+动态评价”模式,针对不同学力的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并引入智慧课堂系统实时跟踪学习效果。2024年中考,该校重点高中录取率较上年增长18%,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她在课堂教学质量上的持续攻坚。
在五育融合方面,王侠开设了“非遗传承”“劳动实践”等特色课程,开发了“亳州中医药文化”“古城历史探秘”等乡土特色课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此外,她还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设立了全区首个乡村学校“心灵驿站”,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驻校,构建了“筛查——干预——跟踪”全链条心理服务体系。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也让学校的教育更加全面和深入,相关案例入选了亳州市教育创新案例库。
作为人大代表,王侠始终立足基层调研,聚焦教育痛点建言献策。2024年,她提交的《关于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师资流动机制的建议》被纳入谯城区“教育强基”行动计划,推动全区建立了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她还参与制定了《谯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实施方案》,在“保障随迁子女平等入学”“强化农村学校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惠及了数千家庭。
在王侠的引领下,古城学区中心学校正以创新之姿、务实之风,成为谯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她“以爱育人、以智启慧”的教育实践,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教育动能,更为谯城区的教育事业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刘景侠 孙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