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科技范足加速“破圈”
(上接03版)
除了折叠玻璃,该公司还可生产弹簧玻璃、可卷曲玻璃、通孔超薄玻璃等产品,可广泛应用到半导体封装、芯片加工等多个场景。
“我们的产品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不仅薄,而且柔韧性更强,采用的原材料是国产玻璃,工艺技术、生产设备都是自主研发的。”繁盛显示生产部经理花勇告诉记者,随着折叠手机的发展,超薄玻璃的市场前景广阔,他们现在跟国内多个手机厂商都有合作,每个月可生产超薄玻璃10万片,二期建成投产后可达30万片。
王春光介绍,蒙城县正在实施超薄玻璃精密加工、纳米真空设备制造、高效碲化镉薄膜太阳能光伏玻璃等“金娃娃”项目,加快推进先进玻璃新材料产业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抢占产业发展新高地。
“当温度设定在18℃时,一旦菌菇房内温度上升,系统自动打开空调降温;湿度不够了,自动加水;氧气浓度太低时,自动打开新风系统……”在蒙城县绿色智慧食用菌产业园,安徽宝城智汇农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唯康向记者演示了智能菌菇房的控制系统。
智能菌菇房由云计算系统对蘑菇生产过程中的湿度、温度、氧气浓度等环境因素进行自动控制,使菌菇不受或少受自然天气的影响,产量高、质量好。通过电脑和手机APP可以远程调控智能菌菇房的环境参数,操作便捷,足不出户就能做好菌菇管理。
“智能菌菇房就像一个‘科技保姆’,365天24小时守护菌菇生长。”李唯康说。
菌菇种植对温度要求高,一到夏天普通大棚就不能种植了,而智能菌菇房的环境参数可智能设定,任何季节都可以种植菌菇。产业园每年夏季种植平菇等常用菌类供应市场,秋冬季节则种植灵芝、桑黄等生长周期长的珍稀菌,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跟随李唯康的脚步,记者走进智能菌菇房,一排排菌棒上绽放着一朵朵小叶平菇、猴头菇,长势喜人。
“这里生长环境好,一间智能菌菇房放4000个菌棒,10天就能出一茬,一个月可产上万斤平菇。”李唯康介绍,100间智能菌菇房可年产平菇1400多万斤,全链条经济效益可达1.37亿元。
与此同时,在安徽精益诚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经过清洗、切割、速冻、包装等工序后,一袋袋速冻西蓝花、毛豆仁、小松菜等产品被打包送入冷库,经海关检验检疫合格后将发往日本、新西兰等海外市场。
“去年,公司出口速冻蔬菜货值2738.4万元,同比增长13.5%。”安徽精益诚食品有限公司外贸经理李晓庆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企业产值已超900万元。
蒙城县是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和全国蔬菜标准化示范县,该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已累计建成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9个,建成全省首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大林冻干食品、农荣烧烤食材等企业加速发展,正在全力打造百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去年,该县“构建蔬菜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打造长三角优质菜园子”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是我省唯一以蔬菜产业为核心的入选县区。
“我们正在加快推动传统农产品向功能性食品转型、地方农产品向品牌化发展转型、传统种植向工厂化科技生产转型、低端食品加工向高端制造转型。”王春光介绍。
向“新”出发,蒙城县2024年共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0家,获批省级数字化车间4家、省级大数据企业2家,规模工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实现全覆盖。2024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48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7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企业培育‘强基工程’、产业集聚‘壮骨工程’、数智融合‘创新工程’,推动主导产业全链条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智改数转赋能企业发展。”王春光表示。
(记者 张珍 武景/文 陈显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