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多次作出重要部署,展现了对传统产业的高度重视,为亳州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指向。
一、传统产业是“重要组成”
(一)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巨大,在制造业中的占比超过80%。传统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原有资源禀赋形成的支柱产业,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在拉动经济、贡献税收、带动就业、促进外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经济转型的新赛道,其发展也依赖传统产业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市场等作为支撑。
(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从产业层面来看,忽视传统产业的发展,不利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还可能带来“产业空心化”和经济“脱实向虚”的风险,削弱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只有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才能提高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彻底扭转产业链中低端的客观实际。
(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需要。从地方层面来看,各地在“腾笼换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势必要淘汰一些“高耗能”“重污染”的低端产业,但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不能把传统产业等同于落后、低端产业而“一退了之”。亳州市中医药、白酒产业的实践证明,传统产业中也蕴含着新质生产力,能够做到绿色、智能、高效。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能够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和新需求,形成新赛道和新动能,实现经济的新增长。因此,传统产业不仅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而且能够与新兴产业“并行不悖”,与未来产业“深度融合”。
二、传统产业需“提升引领”
传统产业虽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贡献巨大,但是也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全而不精”的问题,有的传统产业发展已进入生命周期尾部,发展优势减弱,技术引进合作空间变小,市场需求瓶颈显现,导致生产效率和效益提升空间有限,存在“技术天花板效应”和“要素地板效应”双重约束,“外部环境”“技术冲击”“金融供给”“产业内卷”“市场需求”“政策变化”“思想观念”等是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亳州市中医药产业链过去曾集中在中药材种植、饮片初加工、原材料流通交易环节,存在产业层次不够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够强,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中医药制造业产值不够高等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因此,传统产业需提升引领,不断优化升级,才能使产业焕发新生,“老树”发“新芽”。
三、转型升级应“多方齐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些政策为如何转型升级提供了根本遵循,为亳州市这座飘着“药香”“酒香”的城市开出了转型升级的“关键药方”。
(一)聚焦禀赋促升级。依托自身资源禀赋,研究制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规划,进一步规范市场运行,维护良好的产业发展秩序,尊重市场规律,树立产业发展观,做好“产业+文化”文章。亳州市素有“华夏酒城”的美誉,是华夏酒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亳州中医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氏”,两大产业具备浓厚的历史积淀。地级市成立以来,亳州市从“中华药都”的定位逐渐发展到现在的“世界中医药之都”,一直坚守“以药立市”“以药强市”的发展战略,坚持主导产业不折腾,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不断壮大中医药、白酒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激发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二)标准引领促升级。依托产业发展基础,研究制定药膳、花草茶、中医保健、药酒等质量管理标准,开展技能培训认定,打造中医药大健康服务品牌,使国标“土生土长”。以花茶产业为例,通过制定《安徽省代用茶地方标准》,全方位规范花茶生产经营,强化标准引领、绿色安全、产品提质,不仅填补了监管空白,也提升了亳州花茶的知名度和认可度。目前,全国各大电商平台销售的90%的花茶产品来自亳州市,真正实现一杯网红小花茶“泡”出了百亿大产业。
(三)延链强链促升级。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中医药产业为例,“药材好,药才好”,要有好药材首先要有好的种苗,在中药材种植前端补上种苗繁育环节,不断提升种苗抗逆、抗病毒能力;不断提升优化种植环节,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的GAP种植基地;在生产加工环节,由中药饮片的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加大中药科技研发力度,加快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中药制剂的研发生产;在商贸流通环节,利用数字赋能建设智慧药市,形成“中药材+互联网+仓储物流+质检追溯+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的商业模式,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易模式;在产品终端,不断部署创新链,使中医药资源与亳州厚重的历史文化相融合,补“养生亳州”链条,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推动亳州中医药产业与白酒产业融合,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四)数智技术促升级。依托数智技术,建立产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生产线,实现产业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以白酒产业为例,古井集团建立了白酒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采购数字化、生产数字化、流通数字化,打通了白酒产业供应链上下游,实现生产原料、物料、产品的协同采集,数字化升级使古井成效提升显著。古井智能酿酒车间以“绿色酿造、智能制造”为方向,实现从“一粒粮”到“一滴酒”全流程的绿色化、智能化生产,让“数字产生酒香”。
(五)有效有为促升级。“有效有为”即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始终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抓”。一方面,坚持企业的主导地位,加强创新主体培育,不断激发企业转型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形成一批领军型企业。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产业政策精准滴灌、搭建各类创新平台、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建立风险和奖励补偿机制、科技人才引育,加大金融资源供给等方式,实现本土企业“走出去”、外地名企“引进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共同带动传统中药材、中药饮片向现代中医药发展。
总之,传统产业是“重要组成”,应“守好传家宝”,传统产业需“提升引领”,要“把牢定盘星”,转型升级要“多方齐下”,持续“锤炼金刚钻”。未来,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必将助推亳州市在守正创新中扬帆起航、劈波斩浪、行稳致远,也必将助推亳州市在皖北全面振兴中展现更大作为。
〔本文系2024年度亳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亳州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A2024026)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