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科技服务协同体系的建立是中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通过对科技服务协同体系建设的研究,以亳州市为例,结合中药产业的社会需求和实际情况,从科技金融服务业、研发设计模式的创新和专业化科技中介建设三个方面深入展开,围绕中药产业科技服务协同体系的建设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协同体系;中药产业;研发设计模式;科技中介
基金项目:推动亳州市药业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与对策研究;亳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编号A2024041
一、亳州中药产业目前发展的基本情况
亳州中药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中药材种植、研发、加工、商贸流通以及配套服务等多个环节,成为亳州市乃至安徽省的重要支柱产业[1]。
(一)中药研发:建立了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如中药材检测中心、院士工作站等;(二)中药材种植:种植面积广、品种多,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三)中药制造加工:包括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等,年产值数百亿元;(四)中药商贸流通: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和多个专业市场,药材交易额位居全国前列;(五)综合配套服务:涵盖物流、教育、文化传播等配套服务[2]。
亳州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突破120万亩,总产值达35.6亿元。种植品种主要种植白芍、亳菊、牡丹、白术、白芷等30多种中药材,部分品种如“亳芍”“亳菊”具有地域特色。截至目前,亳州市拥有175家GMP认证的医药企业,57家全国中医药百强企业落户亳州。产业集中度方面,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加工产业集群坐落亳州,年生产能力约35万~50万吨,占全国的30%。中成药制造方面,拥有343个中成药品种,13家中成药制造企业获生产许可[3]。
二、亳州中药产业发展瓶颈
亳州中药产业尽管在种植、加工、商贸流通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4],但整体发展仍面临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品牌建设薄弱等瓶颈问题[5]。未来需要通过强化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品牌价值、加强产业链协同等方面[6],推动亳州中药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实现从“中药大市”向“中药强市”的转变[7]。
三、科技服务协同体系的构建意义
在科技服务协同体系中,政府、企业、教研机构、社会团体、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主体有序联合、整合资源,为企业提供信息、知识和服务,从而达到产生、传播和应用转化科学技术知识的目的[8]。
(一)科技中介
科技中介的协同发展是以人才、政策和资金为支撑保障,以加速科技创新和推动成果转化为战略目标,受到市场需求的拉动和科技发展的推动,集合体系内的各要素发挥集合效应,为科技企业和区域科技发展提供相适应的科技服务[9]。
(二)中药产业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探究
中药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应链金融服务:针对中药材产业链,从种植到加工,再到流通,提供融资支持;2.创新信贷产品:设计适合中药企业的贷款,优化审批流程,利用大数据进行信用评估;3.产业基金: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和商业性基金,支持中药研发重大项目和创新;4.大宗中药交易平台:利用数据和科技手段,提供价格信息和趋势分析,帮助市场决策;5.中药产业数字化融资:应用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提高融资效率,降低风险;6.风险投资和引导基金:支持高风险、高回报的中药研发项目,帮助初创企业融资;7.保险产品:特别是针对种植和研发环节的风险保障,降低企业风险;8.技术支持型金融服务:利用AI、大数据等技术优化金融服务,比如智能审批、风险控制。
1.亳州中药产业科技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
(1)科技创新现状
①科技研发投入:亳州市设立药品技术转让和研发专项基金,重点支持中医药领域的技术转让和研发活动,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②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整合中药材交易网站如药通网和中华药材网,创建了“中华第一药都网”,提升市场信息的准确性和流通效率,推动中药材交易的信息化和现代化;③产学研合作:与安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为中药产业提供技术支持。
(2)金融服务现状
①金融专项基金: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中医药发展,推动产业链整合和技术创新,吸引了全国医药百强企业的投资;②期货市场发展:积极发展中药材期货市场,提升亳州在中药材价格形成和风险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促进市场稳定和风险对冲;③金融工具与服务:虽然引入了期货等金融工具,但整体金融服务体系仍需完善,特别是在扩大网上交易和提升金融工具的使用率方面[10]。
2.亳州中药产业科技服务协同体系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现状:目前初步建立了科技服务组织,但功能未充分发挥;开始构建服务体系,包括中药材交易中心的整合,但不够完善;引进了一些专家团队,但整体效果有限;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现代化水平不足。
问题:科技服务组织发育不全,功能不完善,缺乏专业性和协调性;农企联系不紧密,缺乏有效的信息和技术支撑,农民难以获取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研究成果未广泛应用和标准化;人才匮乏,尤其是高科技人才,技术培训不足;资金短缺,制约了科技研发和服务体系的完善;信息化水平较低,无法有效支持科技服务和协同;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导致质量问题频发。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亳州中药产业科技服务协同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主要集中在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专业人才、科技投入、产业标准体系、科技服务内容、信息化建设、国际化服务支撑、政策支持和产业链协同效应等方面[11]。这些问题相互交织,急需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加以解决,以推动亳州中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科技服务协同体系包括科技金融服务业、研发设计模式创新、专业化科技中介建设三个方面[12]。(一)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优化。提供科技贷款、风险投资等金融支持,建立融资平台,成立专项资金,支持中药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二)加强中药产品的研发与设计创新。推动高校和企业的合作,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研发模式,缩短研发周期。(三)加快科技中介服务的专业化建设,建立专业的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咨询等服务,促进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对接。(四)鼓励本地中药企业购买科技成果,设立技术转移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五)促进中药产业链协同。整合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等环节,促进上下游企业合作,推动中药材博览会等平台建设,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链生态。(六)数字化赋能。推进智慧中医药系统、远程诊疗、智能制造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利用AI和大数据分析优化种植、生产、流通等环节;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七)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优化审批流程,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设立专家委员会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八)加强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建立中医药人才培训基地,吸引高端人才,推动国际化战略,与海外机构合作,提升中药国际竞争力。最后,推动中医药与健康旅游、养老养生的融合,打造特色街区,开发中医药健康产品,促进全产业链发展。构建一个高效、协同、创新的中药产业科技服务生态系统。这将为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推动中药走向现代化、国际化。
参考文献
[1] 王园园、刘苗 亳州中药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24):44-45。
[2] 丰志培、常向阳 中药材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基于安徽省中药饮片企业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05):55-63。
[3] 余兴华、李茂龙 基于SWOT分析的亳州中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2):127-129 [4] 徐顽强、邹珊刚 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人力资源培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06):48-52。
[5] 金明路 专业市场制度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J].工商行政管理,1997(07):36-38。
[6] 张桐 我国中药产业区域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6(09):22-23+71。
[7] 周静 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发展对策[D].安徽大学,2011。
[8] 李晓锋、王双双、金鹿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协同创新模型及协同方式研究—基于天津的案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30(6):45-48。
[9] 唐丽艳、王国红、张秋艳 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科技中介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0):79-81。
[10] 吴晓波、章威、陈宗年 一种新型科技孵化组织模式—专业化网络型孵化器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8):7-8。
[11] 李晓锋 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视角的新型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1,(6):61-65。
[12] 杨晨、蔡芸 产业市场结构、创新形态与专利政策诱导因素配置的机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02):18-24。
(作者单位:亳州市人民医院药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