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1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亳州晚报

万木千枝迎春色 亳州大地焕新颜

日期:03-24
字号:
版面:第04版: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保护良好的古树名木。王影 摄 蒙城北淝河湿地公园的天鹅在戏水。李敏 摄 义务植树活动现场。 陈显锋 摄

    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长风沛雨,绿色葱茏,亳州大地一派生机勃勃。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林长制改革,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工作,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植”入绿色、守护绿色,亳州大地绿色越来越浓,林下经济产值已达16.35亿元。同时,我市不断发力湿地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古树名木,传承绿色文明,让“绿色国宝”枝叶长青。

    共赴植树之约,一起为绿充“植”

    阳春三月,正是植树造林的黄金期。3·12植树节前后,市林长办组织了一系列植树活动。

    3月12日上午,市区林拥城植树现场,志愿者们挥锹铲土、扶苗填坑、提桶浇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不一会儿,一株株新栽的紫玉兰和石楠便在春风中昂然挺立,为城市增添了新的绿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往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积极投入植树节活动当中,感觉特别有意义,希望大家在阳春三月能够多多植树,为我们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志愿者蒋成友说。 

    在市区古井大道与芍花路交叉口植树点,来自谯城区的志愿者们相互配合,干劲十足,抬树苗、刨坑、栽树苗、填土、踩实……各个环节一丝不苟。经过一番忙碌,一棵棵树苗“安家落户”,为城区再添一抹新绿。“我们引导大家树立科学绿化理念,选取优质的乡土树种,采取高矮混合的方式,既达到绿化的效果,又达到美观的效果。”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谯城分局林业综合股负责人张保奇表示。

    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王影介绍,今年我市全面实施绿美江淮行动,着力打造绿美村庄8个,绿美乡镇2个,绿美江淮示范点2个,新建完善农田林网庇护耕地面积62万亩;推进森林质量提升行动,全面开展国土绿化,2025年完成营造林任务4.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200多亩,目前,我市已完成人工造林任务。

    过去一年,我市14位市级林长分区域负责林长制工作,率先垂范巡林调研、带头履职,以森林防火、湿地公园保护、生态廊道绿化管护等为重点开展巡林63次,推进林长制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春到湿地公园,感受生态和谐

    仲春时节,蒙城北淝河国家湿地公园花红柳绿,水波不兴,大批天鹅、大雁、东方白鹳等鸟类在这里栖息、觅食,人们在湿地公园散步道上观光打卡,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蒙城县林业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为加强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的保护,近年来,蒙城县坚持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方针,加大对湿地生态修复力度。2024年完成北淝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修复面积61500平方米,植被修复面积2145平方米,并投放了大量的鱼类,良好的栖息环境和丰富的食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候鸟在这里停留。

    蒙城县湿地保护成效是全市湿地保护工作的缩影。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湿地保护工作,施行全省首部市级湿地保护地方性法规,将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工作协调、生态补偿、综合考核等机制,保障湿地保护、修复、补偿资金投入,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截至目前,全市湿地保护率已达54.55%,保护成效明显。

    我市建立健全湿地保护体系,组织编制《亳州市湿地保护规划》(2024-2030),积极推进利辛阚泽省级湿地公园、涡阳包河省级湿地自然公园建设。开展湿地公园季度检查强化监督,完善巡护制度,建成覆盖所有湿地公园的视频监控体系,全市湿地公园视频监控建设覆盖率达100%。

    我市利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节日,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依法依规办理野生动植物行政许可事项;通过部门协作、联合执法,扎实开展“清风行动”,查办非法狩猎野生动物、非法收购出售野生动物及制品等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件。亳州花鸟市场商家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不售卖珍稀野生动植物,市民不购买非法来源的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共同为野生动植物撑起“保护伞”。

    保护古树名木,传承绿色文化

    谯城区十八里镇修路时为三棵古黄连树绕道,蒙城县岳坊镇母集村在古树旁安装避雷针、定期派专家为古树体检……保护古树名木,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研和经济价值。我市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建立常态长效管护机制,不断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强化部门联动,统筹协调各单位、部门,配备必要技术力量,充分发挥专家技术优势,科学化、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

    目前,我市共有古树名木263株,其中一级古树26株、二级古树33株、三级古树204株。我市为古树名木设计悬挂统一式样的标牌,实现了古树名木标牌全覆盖,落实一树一档、一树一牌,严格开展日常管护工作。

    为提高全市古树名木保护专业化水平,我市选聘具有丰富古树名木保护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第三方机构,对全市古树名木进行审核鉴定,为古树名木日常养护、抢救复壮、健康诊断、土壤修复、病虫害防治、价值评估等提供技术支撑。

    我市每年投入专项资金,“一树一案”对全市古树进行修复。同时,通过开展专题报道、设置展板、悬挂横幅、印发宣传册、投放宣传视频、滚动播放保护标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有关古树名木保护知识和重要性,提升全民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营造全社会关注古树名木、保护古树名木的浓厚氛围。

    春天,古树又披上嫩绿的新装,展现出勃勃生机。未来,我市将多举措强化古树名木保护,守护传承好绿色“国宝”,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绿色财富”。

    (汝平 刘艳侠 王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