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您多大年纪了?村里是否帮助您申请享受高龄津贴?高龄津贴多久发一次?”前不久,亳州市蒙城县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协作区对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亳州市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通过攥指成拳强合力、体制改革强动力和数字赋能增效力,持续完善基层监督,推动监督力量下沉、监督质效提升。
攥指成拳强合力。亳州市按照就近整合、优势互补、利于工作原则,创新建立乡镇纪检监察协作区,统筹县乡纪检监察力量,通过“室组地”联动,实行交叉办案、联合监督,提升监督质效。2024年以来,全市乡镇纪检监察协作区共立案421件,处分402人,移送检察机关8人,其中立案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196人,处分193人,形成强大震慑效应。
优化机构强动力。在县级层面,优化调整内设机构设置,撤销单独派驻机构11个,增设综合派驻机构3个、纪检监察室8个,实现派驻机构集中办公、统一管理。试点选派21名县乡纪检干部担任村级纪检委员。指导村级纪检委员当好信息员、宣传员、监督员,搜集问题,并报告重要问题121个。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村级纪检委员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的比例达89.8%。构建起“乡镇纪委+村级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三级监督网络。
数字赋能增效力。深化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应用,已累计受理群众投诉1542件,办结率达98.1%。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监督工作,构建“大数据+监督”体系,依托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聚焦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和反复出现“微腐败”问题的重点领域,创建监督模型24个,积极运用大数据监督模型开展关联分析、筛选碰撞,产生预警信息,立案183人。
“我们将不断推动基层监督力量优化整合,增强基层监督执纪执法能力,推动监督体系与基层治理体系有机衔接,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亳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亳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