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谯城区“社区合伙人”的新做法受到广泛关注。这一做法“新”在哪里?又是如何运作的?对此,记者进行了探访。
社区有了“合伙人”
近年来,谯城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社区建设视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
不久前,谯城区薛阁街道马元社区举行“社区合伙人”签约仪式,58家单位签约成为“合伙人”,与社区携手打造便捷高效的群众生活服务体系。
按照约定,合伙人单位将获得宣传推广、培训指导、资源共享和项目孵化等权益,能以较低成本使用社区公共空间和优质资源,为居民提供低偿、专业服务,提高社区资源利用率;还能通过收益反哺、资金注入、联合共建等方式,提升社区治理造血能力。
“社区治理常面临资源不足、专业力量薄弱等难题,通过搭建‘社区合伙人’平台,深挖社区内外潜在资源,壮大基层治理力量,有效提升了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热情,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居民归属感。”马元社区党委书记郭侠介绍。
“就业服务工作的主阵地就在社区,通过与社区牵手,共同助推高质量就业,如今有了新路子。”谯城区博景职业培训学校有关负责人介绍,学校认领了“职来职往”社区计划,作为“社区合伙人”,该学校将为马元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技能培训服务,搭建起通往理想工作的桥梁,推进社区居民高质量充分就业。
“通过‘社区合伙人’计划,我们可以链接到来自不同领域的丰富资源,提升公益服务的质量。”亳州市家庭教育协会秘书长李陆河告诉记者,该协会认领了“亲子园”项目,将深入社区开展一系列家庭教育服务,共同打造和谐幸福家园。
谯城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可以进一步激发社区内生动力,更好地提升社区自我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社区合伙人’机制,将社区治理从‘独角戏’转变为‘大合唱’。”
共建共享惠民生
“社区合伙人”是指在党组织领导下,将企事业单位、爱心商家、社会组织、爱心个人等社区成员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和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具品质的专业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
“社区合伙人”以“公益+低偿+市场”的运营方式,打造“资源共享、服务双向”等模式,合伙人可以较低成本取得使用社区公共空间或提供自有空间,共同盘活社区优质资源,为居民提供低偿服务,带动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并通过合伙人的收益反哺、资金注入、联合共建等方式提高社区发展治理公益造血能力。
实施“社区合伙人”举措,是为了打造便捷高效的群众生活服务体系,通过与合伙人空间共建共营共享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源,拓宽功能场室的使用方式和服务功能。目前,全区已有薛阁街道马元社区、花戏楼街道城郊社区、汤陵街道和谐佳苑社区、十八里镇十二里社区正在招募“合伙人”,招募载体包括戏曲室、舞蹈室、图书室、老年护理室、文化活动室、科普宣传室等。
社区将整合辖区空间资源,通过实施“社区合伙人”计划,在保证社区功能场室正常工作时间免费对群众开放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展社区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利用与基层治理的双向奔赴。
双向奔赴促和谐
2月24日,谯城区薛阁街道马元社区与亳芜现代产业园区龙凤社区举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项目签约仪式,标志着双方在基层治理领域的深度合作正式开启。
签约现场,双方就合作内容、责任分工、预期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并达成了高度共识。谯城区委社工部、薛阁街道办事处和亳芜园区劳动保障局等单位负责人出席签约活动,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社区党建、居民服务、文化建设、矛盾调解、环境治理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旨在通过党建引领,推动两个社区在基层治理中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
“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此次合作将为双方社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共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郭侠表示。
“龙凤社区地处产业园区,有着独特的资源和机遇。很高兴能与马元社区合作,提升社区治理质效是我们共同的目标。”龙凤社区居委会主任张颖表示,该社区将积极学习借鉴马元社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探索智慧社区、和谐社区建设的新路径,努力开创基层治理的新局面。
基层治理更精准
近年来,谯城区不断推深做实基层治理工作,坚持把精细化服务网格编织到群众家门口,深入开展“暖心走访”行动,扎实推进村(居)民议事协商,打造民事民议、民事民定、民事民办的新型社会治理共同体,通过多措并举,全力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2024年,谯城将全区276个村(社区)划分为5357个网格,组建由村(社区)干部、返乡大学生、物业人员等组成的城乡居民组长(网格员)队伍(持证社工700余人,占全市40.76%),让干部随时能服务群众。整合人民网留言、群众和企业来电、政务便民服务等“8+2”传统投诉平台,构建“民声呼应·接诉即办”一网共治服务体系;全覆盖组建网格居民服务微信群,邀请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村一警”、物业人员、公益律师等进群并公布联系方式,让群众随时能找到干部。
同时,区四大班子成员带头,党员干部和城乡居民组长参与,通过微信群、电话联系等方式,对辖区群众每季度开展一轮“线上”遍访,做到独居老年户、低保五保户等群体全覆盖,把群众“小百分比”的急难愁盼办到“百分之百”。全年走访群众140万余户次,收集问题建议5737件,办结率96.21%、满意率99.28%。
去年以来,谯城区还积极推进议事协商。搭建村(居)民议事协商平台3139个,制定“议事协商事项目录清单”,组织党员干部、法律顾问、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参与议事协商,调动和汇聚各方力量处理基层事务、化解基层矛盾。创新群众说事、议事、办事、评事“四事工作法”,做到议事前充分调研、议事中规范有序、议事后迅速落实、议事结果由群众评判。工作开展以来,共开展议事协商7176场次,办结问题7927件,办结率95%、满意率98.5%,群众的事“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办、自己管”已形成工作模式、成为工作习惯。
过去的一年,谯城区用心用情增福祉,让人民至上的幸福颜色更加温暖。新年新征程,2025年一开年,谯城区就在探索基层治理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径。在“社区合伙人”举措的带动下,全区社区面貌的幸福成色将更足,基层治理的底色也将更亮。
(记者 刘景侠 通讯员 陈五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