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敢于“亮剑”的精神
作为后发地区,想要争先进位,就要有“亮剑”精神,就要敢于“跳起来摘桃子”。
近年来,我市把各项工作放到全国、全省一流坐标系中去衡量,学习借鉴先发地区成功经验、先进做法,勇于与最快者比速度、与最强者比水平,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转变,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改革创新等项工作开始领跑全省。
不久前举行的中国改革(2024)年会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地方实践高层研讨会,发布了“中国改革2024年度案例”,我市有3个案例“上榜”。同一年度,3个案例同时入选全国改革案例,为我市首次、全省唯一!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勇于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2024年,我市完成改革任务95项,落实改革举措200余项,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强劲、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没有进行相关的申报,也没有提交相关的手续,通过‘免申即享’平台,将近1000万元的奖补资金就进了单位账户。”在位于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的巴菲巴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说起“免申即享”的便捷,总经理黄琳连连点赞。
以深化改革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我市先后推出了“免申即享”、税信通、“无感互认”、分幢办证、一键申报、“码”上溯源、“高效办成一件事”、政企面对面解难题机制等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创新举措,受到了企业的广泛赞誉。
我市改革做法已连续7年获评全国年度改革典型案例;获评全国“新时代10年地方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特别案例”。基层消防安全治理体系、“满薪满益”和谐劳动关系品牌建设、为企服务“六找一接”、中药饮片监管“码”上溯源等9项改革举措在全国、全省推广。“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创造典型经验做法”获国务院表彰激励。
日前,在亳州市永刚饮片厂有限公司包装车间内,工人们正熟练地用手机对刚刚从生产线上下线的白芍饮片包装进行一一赋码。“工人用手机将这些追溯码一一激活,扫码就可以查看到与该饮片相关联的各类信息,这些饮片相当于有了‘身份证’,方便上市后客户进行扫码追溯。”亳州市永刚饮片厂有限公司生产部副经理王卫新介绍。
我市创新建设的中药饮片信息化追溯系统,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中药饮片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质量可控、责任可究,已覆盖全省80%、全国10%的饮片生产企业,入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4年药品智慧监管典型案例”,为全省唯一。
多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聚力推进创新主体培育、高能级平台建设、“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我市研发投入增长19.1%、居全省第2位,其中,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5.5%、居全省第1位。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214家,增速居全省第2位。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实现近三年零的突破,增速居全省第1位。获得省科技计划项目资金支持2180万元,创“十二五”以来历史新高。全市新增技能人才2.96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97%,其中高技能人才1.15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30%。
改革浪潮风起云涌,科技创新动能澎湃,引领着亳州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大步向前。
一份直抵人心的温暖
高质量完成50项民生实事,民生支出35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2%,增速分别居全省第1、第2位;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完成2.5万套保交楼、保交房年度任务……2024年,我市交出了一份百姓可感可及的民生“高分答卷”。
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近年来,我市矢志不渝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站稳人民立场,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努力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真没想到,我就在家扫一下码,填写了个人信息,不用出门,动动手指就找到了工作。”市民段倩倩高兴地说。我市通过数字赋能、实地摸排,搭建“三公里”就业圈信息平台,实现岗位需求“一点发布、全市共享”和就业需求“一点填写、精准送岗”。平台已累计入驻企业1.59万家,现有在招岗位1.29万个,登记注册19.2万人,促成就业1.18万人。
我市把群众就业增收抓在手上,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力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持续开展“亳州老乡,请您回家”和助力青年学子创业活动,促进“家门口”就业提质扩量。2024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
亳州三十五中和亳州三十七中正在加快建设,预计2025年9月正式交付使用。这标志着市区将再添两所公办学校,可提供近6000个学位。近年来,我市全力推进义务教育扩容建设,不断优化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布局。2024年,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5所,新增学位4.1万个,进一步推进了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日趋合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扩大。
我市把群众急难愁盼记在心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认真谋划好民生实事和民生工程项目,下大力气解决教育、医疗、住房、“一老一小”等民生工作,常态化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将群众“小百分比”的急难愁盼办到“百分之百”。
同时,我市把群众安全保障扛在肩上,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强化煤矿危化、城镇燃气、交通运输、食品药品、烟花爆竹等领域专项治理,严防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六尺巷工作法”,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实市县乡干部公布手机号码“后半篇文章”,严防发生严重暴力和恶性刑事案件,守护好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春天,一个新的开始。亳州正以苦干实干为笔,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奋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记者 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