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亳州晚报

新四军打响入皖抗日第一枪

日期:02-11
字号:
版面:第07版:亳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芦家庙战斗形势图。

    一

    1939年的元旦,彭雪枫和游击支队的战士们吃了一顿饺子,度过了进入豫东皖北敌后地区的第一个元旦新年。恰在这时,2000多日伪侵占了鹿邑县城,当时情况紧急,鹿邑县县长魏凤楼不得不带着2000人马跑到白马驿来躲避。

    经过鹿邑县白马驿整训后,新四军游击支队政治素质、军事素质和组织纪律、思想觉悟等得到很大提高,战斗力有较大的提高。彭雪枫认真研究分析当前的形势,认为日伪占领了鹿邑县城,并试图占领皖北重镇亳县,对新四军游击支队向东发展的形势十分不利。魏凤楼部是我军的友军,魏凤楼是我党的统战对象,鹿邑县的稳定发展,是新四军游击支队顺利发展的保障。为了改造魏凤楼的部队,我党还派张爱萍到魏凤楼的部队任参谋长,开办“鹿邑县抗敌训练班”。

    新四军游击支队要在皖北、豫东立足,就要狠狠打击日伪的气焰,制造声势,扩大政治影响。支队领导研究认为,有必要在亳县北地区打一仗,狠狠教训一下日伪,打掉他们的嚣张气焰。

    元旦刚后,彭雪枫派滕海清率领第二团到商丘、亳县、鹿邑之间活动,破坏敌人的交通线,相机打击敌人,树立新四军游击支队的威信。第二天,滕海清就带领游击支队二团二营310多人,从白马驿出发,直扑亳县北。

    二

    为避免与国民党亳县地方部队发生误会,滕海清派人到国民党亳县县长熊公烈处争取给养,但是熊公烈因已暗中勾结盘踞在豫东重镇商丘汉奸张岚峰的伪军,只是暂时还没有暴露。

    滕海清不见补充给养,当地老百姓听说新四军是去打日伪的,纷纷给新四军送粮送柴。

    第二天,滕海清部来到亳县和商丘交界处,马上派侦察员查明鹿邑方面的敌情,得知占领鹿邑的敌人已经撤回商丘。经过分析,滕海清认为,可能是敌人发现了新四军在向商丘运动,而商丘的兵力空虚,怕新四军袭击商丘。滕海清当即决定,趁敌人还不知虚实,以静制动,等待时机。

    1月6日黄昏,侦察员报告,商丘敌伪2000余人,沿着亳商公路南犯,有500多伪军到芦家庙不走了。滕海清分析,这股敌人在芦家庙长期驻扎下来,对新四军东进很不利,对亳县城也是个威胁,必须消灭掉这股敌人。半夜,他命令部队转移到了亳县城东北,离芦家庙比较近的王牌坊宿营。

    第二天下午,侦察员又报告称,进驻芦家庙的伪军正在修筑工事。滕海清判断敌人已经发觉新四军的行动,必须抢先下手,遂决定在芦家庙,狠狠教训这支汉奸部队。滕海清派六连连长先后两次对芦家庙进行侦察,发现芦家庙敌情没有变化,附近的东、西庄也没有敌人。

    芦家庙是个平原小集镇,集外围有寨沟,四面建有砖桥,集中间东西、南北两条街交叉,四面都可以进去,地形很有利。滕海清随即向各连进行动员,介绍芦家庙的情况,研究了打巷战的战术。同时,与驻王牌坊村的国民党亳县特务大队和驻张集的张普庆第四支队取得联系,争取他们配合行动,孤立和打击敌人。经协商,他们都同意配合作战,决定特务大队打南面,第四支队打西面,新四军打最危险最艰巨的北面、东面,攻击时间定在8日夜里23点。部队出发前,滕海清放心不下,他提醒大家,今天夜晚要做好单独作战的准备,不能有依赖的思想。

    三

    1月8日夜晚,第二大队的战士踏雪前进。滕海清随着尖刀排,直奔芦家庙。为了保密,部队不惊动沿途的村庄,悄悄地从野地里行军,神不知鬼不觉地绕到芦家庙集北面和东面。

    夜晚23时,尖兵班干掉了敌人的哨兵,四连、五连战士在滕海清大队长的率领下,迅速从北面,冲过桥去,杀进芦家庙集内。

    滕海清一声令下,机枪、手榴弹一齐向敌人开火。从东面进攻的六连战士听到枪声后,也发起进攻,两路战士如猛虎下山,冲进镇子。战士们攻势迅猛,敌人事先没有准备,措手不及,没有费多大力气就抓了一批俘虏,随机派一个班将俘虏集中在一个大院子里看管起来。

    芦家庙集没有大房子,敌人分散驻扎在老百姓家里。枪声响起,敌人从梦中醒来,一时枪声和手榴弹响成一片。二大队各连都以排、班和小队为单位,采取分割包围战术,勇敢地向里穿插。经过半个多小时战斗,把大部分敌人分片包围了。敌人凭借房屋,守住窗户和门负隅顽抗,新四军战士扒开房顶,向敌人住所里投手榴弹,敌人非死即伤。

    经过3个多小时的战斗,除伪军司令崔华山率残部逃窜外,共打死打伤伪军100余人,俘虏伪参谋长崔学善以下100多人,缴获步枪87支、轻机枪1挺、马4匹、子弹千余发、军用品一批。新四军阵亡干部1人,伤18人。

    凌晨3点多钟,滕海清命令部队打扫战场,六连押着俘虏,搬运枪支、弹药,并带上几个受伤的战士先走,迅速撤离,战斗胜利结束。

    芦家庙战斗震慑了敌人,粉碎了日伪进占亳州的企图。芦家庙战斗是新四军游击支队进入安徽北部的第一仗,打出了新四军的军威,从此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再也不敢轻视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游击队。

    1940年,彭雪枫在《豫皖苏边工作的报告大纲》中说,“亳县东北的芦家庙战斗的胜利,保卫了亳县,击溃了伪军3000余人的三种进攻亳县的计划,活捉了伪参谋长,击伤了伪司令崔华山。”芦家庙战斗的政治影响远远大于军事收获,它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抗日的信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欢迎彭雪枫司令的口号随着战斗胜利的消息,传遍豫东皖北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