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
2月6日,大年初九,农历乙巳蛇年的第二个工作日。当天上午,市委、市政府召开“新春第一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会议。
会议旨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树立领跑意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六一战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亳州篇章。
“怎样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如何走出亳州实践路径?”这场“新春第一会”指明了方向。
一
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追“新”逐“质”,赋能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4+6”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4年,我市研发投入增长19.1%、居全省第2位,其中,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5.5%、居全省第1位。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214家,增速居全省第2位。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实现近三年零的突破,增速居全省第1位。获得省科技计划项目资金支持2180万元,创“十二五”以来历史新高。全市新增技能人才2.96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97%,其中高技能人才1.15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30%……
同时,市委、市政府清醒地看到,我市科技创新水平长期处于全省落后位次,创新发展仍是制约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而另一方面,亳州正处于动能转换期、优势再造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驱动引领。
亳州,如何确保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那就是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上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努力以创新“领先一步”为发展“一路领先”积蓄力量、创造条件,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更大力度建平台、育主体、聚人才,用科技创新“钥匙”打开新质生产力“大门”,向“新”而行,以“质”致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