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遇到了难题,大家商量着和和气气地就办妥了,这多好!”说起小区难题得到解决的过程,谯城区花戏楼街道牛市社区小洋桥家属院居民刘杰感慨地说。
花戏楼街道牛市社区小洋桥家属院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小区,仅有一栋四层的单体楼,住着22户58人。去年7月,该小区楼顶因年久失修出现渗水现象,严重影响居民生活。怎么修?谁来出钱?成了大家的烦心事。
经测算,楼顶修缮费用需要36000元。一二三层楼居民认为房屋渗水主要影响四楼的居民,费用应该由四楼的6户居民共同出资,但四楼的居民认为楼顶是小区公共建筑,修缮费用应由整栋楼所有住户分担。为此,大家一直达不成统一的意见,楼顶修缮工作一度搁浅,原本和睦的邻里关系逐渐出现了“裂痕”。
社区干部了解小洋桥家属院楼顶渗水事件后,及时到小区走访,了解相关情况,邀请区住建局对房屋进行查验。因该事件涉及多数群众利益,符合居民议事协商范围,经社区“两委”研究,决定启动议事协商程序解决群众问题。社区组织网格议事会成员逐户走访小区居民,摸清利益相关方的愿望诉求和建议;社区“两委”积极查找相关法律法规,并逐人与议事会成员进行沟通,拟定了初步解决方案。
2024年7月18日,社区牵头召开网格居民议事协商会议,就小洋桥家属院楼顶渗水修缮问题进行协商,7名议事会成员参加会议。为提高议事质量,22名涉事小区居民及1名社区法律顾问受邀列席会议。会上,居民代表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议事会成员介绍了走访小区居民收集的愿望诉求和建议,社区法律顾问解读了相关法律知识。经商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八十三条“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费用分摊、收益分配等事项,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业主专有部分面积所占比例确定”之规定,拟定实施四楼住户每户出资3000元,三楼住户每户出资1000元,一楼二楼商铺每间出资1000元,22户居民共计出资36000元。全体议事会成员就修缮方案举手表决,一致通过。随后,修缮资金顺利到位,随后施工队入场施工。很快,楼顶便修缮一新,渗水问题得到了解决。
群众既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受益者,要让群众当好社会治理的“主人”。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高基层治理水平,谯城区不断完善“民声呼应·暖心走访”工作机制,全面建立村(居)民议事协商机制,以村(居)民小组(自然村、小区、网格)为议事单位,成立议事协商委员会。制定“村16条、社区16条议事协商事项目录清单”,确保议题选择精准务实、科学得当。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居)事务,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2024年,谯城区通过“民声呼应·暖心走访”工作机制,先后办理群众诉求2.3万件,满意率达99.5%。同时,该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化解矛盾纠纷9381起。 (记者 刘景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