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亳州晚报

一棵香椿树“长”成大产业

日期:01-21
字号:
版面:第06版:经济       上一篇    下一篇

巩彬在展示香椿产品。

    今天这个创业故事要从一棵香椿树讲起。主人公在当地有“香椿大王”的美誉,名叫巩彬,利辛县巩店镇人。

    “我们这里一到春天,香椿树发芽后,嫩芽是一种上好的食材。我是伴着香椿的香味长大的,对香椿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巩彬说,长大后,他也曾到外地务工多年,尽管过着看似稳定的生活,但心漂泊在外,对家的思念愈发浓烈。

    2010年,思乡心切的巩彬放弃了在北京的“上班”生活,回到家乡,那年他35岁,开始了他的创业打拼之路。

    “咱是农村人,创业得挑自己擅长的,要问俺最擅长啥,想想还是种植,和土地打交道。”巩彬说,思来想去,最终他选择从种植香椿树入手。

    利辛县巩店镇是远近闻名的“香椿之乡”,当地的香椿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雨前椿芽具有“色鲜、味美、无丝、脆嫩”等特点,深受市场欢迎。

    为了稳妥起见,刚开始,巩彬流转了200亩土地种植香椿,采取逐年增种的方式慢慢扩大种植规模。“为了保证口感和色泽,我选择了‘红油椿’这个品种。”巩彬介绍,红油椿杆粗、芽短,口感和颜色都很纯正。

    三年后的春天,香椿进入采收期。巩彬请来周边乡亲帮忙采摘,让乡亲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刚开始种的不多,除了新鲜的香椿在本地销售以外,剩下的都采取速冻或腌制的方式制作成袋装或盒装产品销往周边地区了。”巩彬说。

    当香椿的种植面积达到200亩的规模时,巩彬看到了在农村创业的广阔前景,于是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种植的品种丰富起来。“后来我又陆续流转了1800多亩土地,除了种植香椿以外,还种植蔬菜、果树等。”行走在一望无际的种植区,看着一棵棵香椿、一个个大棚,创业的过程历历在目,让巩彬有些激动。

    在自己种植香椿的同时,巩彬还带动周边村民种植香椿,对于乡亲们种植的香椿他会进行收购,帮助大家解决销路问题。现在,巩彬每年都会采收7万公斤香椿,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的模式,仅香椿的年销售额就已突破200万元。2024年7月,巩彬还进一步延伸了香椿产业链,开发了香椿酱制品。

    据了解,目前巩彬的鑫华种植专业合作社年产值已达2000多万元,农忙时节每天到合作社务工的人员达100多人。巩彬不仅实现了自身创业的成功,还带动了本地群众就业,是远近闻名的创业能人。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发布了2024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利辛香椿被纳入名录并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

    据了解,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生产、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商品量、具有显著地域特征和独特营养品质特色、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市场、公众认知度和美誉度高并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登录公告和核发证书的农产品。

    “尽管香椿在合作社的产值比例不算太大,却是我创业的源泉和动力。任何时候我都不能忘了香椿的美味,还有它带给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如今,已成为利辛县香椿协会会长的巩彬说。

    (刘景侠 曹珊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