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亳州晚报

呼唤华佗精神回归 提振华佗学术传承

日期:01-09
字号:
版面:第15版:药都       上一篇    下一篇

温长路在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华佗医学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作报告。

    “华佗是我国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家,是医德高尚、医术高超大家的代表和楷模。‘华佗再世’既是人们对后世行为端庄、医术精湛医家的赞誉之词,更是人们对造就理想道德和高超医术医家们的渴求和期盼。”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荣誉副会长温长路表示。

    温长路是作家、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科协全国首席中医药科学传播专家,并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荣誉副会长。

    近日,温长路在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华佗医学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作了关于《华佗的医学成就及研究思考》的专题报告,并写下了“汉医双璧华与张,救世利民功德长,仲景名高当尊圣,谯旉术精应封王”的观点,指出华佗应尊称“医王”,其观点一经发布便获得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正确认识华佗医学成就

    “很多人对华佗的崇拜,早已超出医学的围城,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今,在华佗故里亳州,学习华佗精神、研究华佗学术、发展华佗产业,更是历史使命和文化传承的主题。”温长路说,华佗是与张仲景齐名的“汉医双璧”“大医硕儒”。他们的学术成就彪炳史册,在历史上树立了不可磨灭的丰碑。后世的研究出现了“仲景独尊”和华佗逐渐被“边缘化”的倾向,是带有局限性的和欠全面的,是学术传承中的失真。正确认识华佗的实践丰碑、理论建树、医德风范,是实现中医传承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不能用人为形成的惯性思维和某些凝固了的偏见去认识华佗。

    温长路认为,注重实践,是中医学突出的特质之一,也体现在华佗的行医生涯中。史料中记载的有关华佗的医学成就中,首推他对麻醉术的发明和外科手术的创新,是华佗对中国医学最具影响力的贡献,因此世有“麻醉先师”“外科鼻祖”的称谓。实际上,华佗的学术成就绝非这些。

    关于积极的健身学说,华佗“晓养性之术”,提倡“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的养生观,创造出五禽之戏,“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饮食”。他的这一运动学说,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对我国健身运动影响深远,至今还发挥着积极作用。并且广泛传播到海外,对世界运动医学产生了积极影响。

    华佗提出的科学的诊疗思想,既继承先学,重视以辨病、辨机为基础的诊疗思路,又活学活用,把五脏、八纲、脏腑、经络、三焦等多种辨证方法融为一体,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作为中医学活的灵魂。如诊县吏严世之病,以脏腑决死生,谓“脏气已绝于内,当啼泣而绝”;诊府吏二李之疾,以辨证定治法,二人虽“头痛身热,所苦正同”,却采用了“寻外实当下之,延内实当发汗”的不同治法。

    华佗的精辟的预判思维,不仅能迅速确定精准的治疗方法,而且能准确提出对疾病发展趋势的预判。他对中医的四诊疗法至精至熟,对脉学的发微、望诊的应用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诊脉定死生,“脉之候,其验若神”:甘陵相夫人病,切脉即判知“胎已死矣”;广陵太守陈登病,切脉即确定“胃中有虫数升”。其望诊的娴熟程度令人叫绝:视监渎严昕面,即告知“有急病”;视军吏梅平病,即宣判“五日卒”。

    还有华佗独到的特色疗法,华佗“精于方药,处剂不过数种……针灸不过数处”,还把食疗、物理疗法、心理疗法、精神疗法应用得得心应手。治东阳陈叔山小男之下利羸困疾,“与四物女宛丸,十日即除”;治太祖头风,以“针鬲,随手而差”;治路人咽塞,用“蒜齑大酢”;治虿螫人手,“温汤近热,渍手其中”;治郡守心病,令瞋恚而吐血。

    华佗精湛的手术技艺更广泛为人熟知,文献中记载的包括他“刳破腹背,抽割积聚”“断肠湔洗,缝腹膏摩”等。范围既有普通的外科手术,也有精细的内脏手术。如为一士大夫做腹部手术,“佗遂下手,所患寻差”;为一病人治脾疾,破腹施术。他还提倡外用手术与内服药物密切结合的方法,术后给患者“饮之以药,百日平复”,一切围绕患者的利益、立足于疾病的需求。

    温长路说,华佗的理论建树,反映在他一生的丰富著述中,他对中医的研究,“从生理、病理、本草、方剂到临床各科均有所阐发,并有独到之见解。”遗憾的是,当时的战乱使“文籍焚靡,千不遗一”,华佗的著作也未能幸免。加之《三国志·华佗传》中“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的描述,以致使古今不少学者造成华佗亲撰之书无存的误解或误判。实际上,华佗的许多著作还是通过多种渠道被保存和流传了下来。虽不能肯定这些著述是否为华佗遗著,但其中起码是包含有“华佗遗意”的。

    温长路认为,纵观各家之见,可以把对华佗著作存废的情况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是历史文献记载有书名及其相关内容,但后世无法得见其全貌的;二是其著被人传承,零散可见的,被后世医家著述中部分保存下来的;三是虽不能肯定是其原著却可以确定存有其意,被后世相当多学者认可并应用有效的;四是名同实异,张冠李戴的,即虽冠以“华佗”之名,但被普遍公认为伪托之作的。这第四类著作自不必说,而前三类著作中或可确定为华佗之作,或虽有争议,但其反映出的学术思想与华佗及其整体中医学的主旨并不相违,甚至对中医学的传承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的,不但不能轻言放弃,而且应当进行认真的研究。

    高尚的医德,是华佗被后世敬重和崇拜的主要原因之一。温长路认为,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可以把华佗的医德总结为以下六个方面:济世救厄,服务民众;尚仁贵德,不慕权势;刻苦进取,谦虚好学;钻研技艺,创新学术;坦诚待患,方便病人;授业解惑,无私奉献。这些思想所具有的流动和包容性品质,通过后人感悟中的尽情领受和不断发挥,在仁智各具中显现出殊途同归的价值,最终成为一种永恒的人格魅力,使华佗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镜鉴和偶像,其蕴含的教化、感召、启迪、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至今对我国的医德医风建设仍有积极意义。

    传承发展华佗思想学术

    抓好中医药文化建设、讲好中医故事,让更多的人懂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是传承和振兴中医的重要举措和突破口。

    温长路说,今天,我们纪念华佗、研究华佗的学术,就是要从华佗现象中体验中医学的伟大和魅力,体验人民性、实践性、社会性、文化性共同造就的中医学的科学本质和体系,体验中医学在不断创造中渐变、在不停演变中升华的科学理念和精髓。并且在历史的反思中冷静面对自我,面对那些企图割断历史、忘祖废典、否定中医的不和谐噪音,以放眼未来,振奋精神,开拓进取,自主创新,尽快实现中医学在新时期的快速发展。

    温长路说,清代《四库全书》的总纂修官纪晓岚说过“农家、医家,旧史多退之末简,余独以农家居四,而其五为医家。农者民命之所关,医虽一技,亦民命之所关,故升诸他艺术上也”。而被公认为“正史”的《后汉书》《三国志》两书都收有华佗传记,且详载其事,备述其方,罗列病案,不厌述评,而被后人尊为“医圣”的张仲景却未书一笔,足见华佗在历史上的地位之高、影响之深远是在仲景之上的。

    奇怪的是,后世在对华佗的研究上出现了怪圈,与对张仲景的研究出现了越来越大的距离。华佗热在社会上而冷在中医圈,更多的是人们作为故事传说中的“神医”而在医界则“虚多实少”,淡为一般意义上的古代名医。后人对张仲景的研究不断升温,而对华佗的研究,无论是历史维度、文化高度、学术深度、人物尺度均与张仲景不在同一个档次,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

    温长路认为,当前,华佗的学术研究缺乏准确的定位。仲景是辨证论治的大师,代表作是《伤寒杂病论》,亮点是“经方”;而华佗缺乏统一的学术定位、缺少后世达成共识的代表性著作和被广泛传播、应用的处方或技巧。因而成就虽大却看不清高度,著述虽多却淹没了精华,医术虽精却找不到抓手。研究工作一直处于就人说人、就事说事、就医说医、就案说案的自流、随意化状态,缺少高屋建瓴的高端设计。

    华佗所处的时代是社会动乱、战争频仍、灾荒不断、生活窘迫、疾病高发的复杂背景,面对此情此景,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医学家,他把自己的医学方向一是定位于服务困苦生活状态下的“平民医学”,用的是药简价廉、见效迅速、容易推广的“统治方”,惟民是用,干的是“全科医生”的活;二是服务于战事的战伤医学,救死扶伤、解救危亡,在救人的实践中带来了他在外科手术、麻醉术等相关领域的新突破。这应当是华佗学术特点形成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为他准确定位的着眼点和切入点。

    鉴于此,华佗的医学立论是多元素体系下的辨治思想,即既有被长期实践和研究证实、被传统思维和受众接受的辨病论治或辨机论治,又有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不同社会环境、不同生活条件、不同体质表现出不同征象的辨证施治。因此,给华佗的学术定位应当是:把传统的辨病施治思想与精细化的辨证施治思想融为一体,推动中医学诊疗方法走向多元化的先驱,与张仲景偏重急性病治疗的六经辨证思想互为影响、互为补充,共同构建了完整的中医学诊疗体系,推动了中医学的全面进步。如果把华佗的著述、病案纳入到这样的提纲下去总结、升华,自然就有了不一样的高度。

    温长路说,当前,对华佗精神缺乏准确的概括和强有力的宣传。古人认为,听曲有“弦外音,味外旨”,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处,要“读有字书,却要识无字理”,“从其一面悟出三面,从其所当然悟出其所以然”。研究华佗的学问既要把立足点定在书中,也要把着眼点放于书外,钻进书中去求知是本能,跳到书外去领悟是灵性。这种认识论上的碰撞和融合,才是全面、恰当认识华佗的路径。

    “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不能缺少华佗的思想和学术。”最后,温长路也表示,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出台高端、长远的华佗研究规划和目标,完成华佗社会形象和医学形象的整体设计,组织力量完成《华佗研究集成》的增版,在亳州建设一座集文化展示、中医药服务、中草药种植、青少年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基地;华佗文化节,要成为亳州药交会的主体构成,逐渐成为当地乃至全省、全国的一个文化品牌,在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同时,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记者 赵琳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