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亳州晚报

这一年,新质力量逐“绿”突围

日期:01-02
字号:
版面:第05版:回眸2024       上一篇    下一篇

    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全面实施“六一战略”,聚力建设“4+6”产业集群。一年来,我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面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加快现代中医药、白酒及保健酒、高端绿色食品和文化旅游等四大主导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我市大力推进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六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在产业发展中释放了强大动能。

    “新”力量铸造传统产业新未来

    秸秆既能变成肥料,还可以变成工艺品,这些来自农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正悄然发生在我们身边。

    蒙城县皖蔬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有机肥的企业,原材料就是农村随处可见的废弃物秸秆和畜禽粪污。“我们把牛粪啥的和秸秆按一定比例混合发酵,30天左右便成了有机肥,靠着这招‘变废为宝’技术,现在已经建了三个厂,年产值达2000万元。”该公司有关负责人李干介绍。

    来自谯城区的安徽特斯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技术领域的高科技企业,以往他们利用秸秆粉生产出了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有农田地膜、一次性餐盒等。今年,该公司又研发出了以秸秆为原材料制作成的3D打印机耗材,用这种秸秆线盘材料可以打印出美人鱼摆件、垃圾桶、玩具等各种产品。目前,该公司每年能生产可生物降解地膜和3D打印耗材等30000吨,每年可消耗秸秆10000多吨,销售收入达1亿多元。

    “我们用秸秆做成了绿色板材、异性坐具板材和生物质颗粒燃料,目前有生物质颗粒生产线8条,年生产秸秆生物质颗粒2.6万吨左右,生产各类智能桌椅2万余套,年产值7000万元。”蒙城县堉硕博智能家居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兴亚表示。

    不得不说,新技术正慢慢浸润到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方方面面。

    利辛县共富食用菌种植产业园通过建设“智能蘑菇房”,让不同种类的蘑菇在最适合生长的环境中,始终处于出菇状态。100多个种植大棚年产值可达500多万元,带动就业100多人。

    新质生产力也为养生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赛道。

    “我们这里的药膳以袋装和盒装为主,不少汤类药膳还自带加热包,可直接加热食用,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现在每年销售额都在1000万元以上。”位于谯城区十八里工业园区的谯郡府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葛峰说,企业在短短几年内快速发展,现在已在全国布点销售代理13个。

    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药膳产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药膳肉制品、小罐汤、汤料包、面食品、糕点等,产品品类近百种。

    返乡创客赵伟从研发黑桑葚茶做起,现在主攻桑葚深加工产业,不仅在全国建立了多个桑葚基地,还推出了桑葚果酒、果茶、果糕等。如今赵伟的厂房有1.5万平方米,带动就业100多人。从返乡创业时的年销售额300万元,到现在的破亿元销售额,赵伟把小小的桑葚做成了一篇大大的产业发展文章。

    一道药膳、一杯花茶……伴随着“亳州养生”品牌的不断叫响,药膳、花草茶产业飞速壮大,其中新质生产力发挥着巨大作用。

    目前,全市共有药膳企业1956家,从业人员3.1万人,产值近160亿元;花茶生产企业932家,销售量占全国市场的70%,年产值约200亿元,带动就业约10.5万人。

    (下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