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在安徽九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对中成药产品进行包装。
2024年12月25日,蒙城县境内,引江济淮二期工程蒙城站建设现场,工人正在加紧进行主体工程施工。
2024年12月28日,亳蒙高速公路谯城至涡阳段、涡蒙段正式通车,可直达亳州机场,亳州交通更加便捷。
2024年12月29日,“四季黄山 相约冬天”发布会在我市举行,进一步加速亳州与黄山的文旅产品互融、客源互动、市场互通,提振冬季文旅“热消费”。
2024年12月31日,在市区大润发超市,络绎不绝的市民在选购食品、日用品等,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队。
这一幕幕充满活力的生产、建设、消费场景背后,是我市全力以赴拼经济、谋发展的铿锵步伐。
回望这一年,从年初政策加码,到年中奋进拼搏,再到年尾集中攻坚……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聚力“4+6”产业集群,全面实施“六一战略”,推动产业转型、交通体系、改革创新、文化旅游等加快发展,多项工作在皖北走前列、全省靠前站、全国有位置。
2024年新春第一会上,我市发出改进工作作风优化营商环境的动员令,吹响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紧接着,又召开新闻发布会,专题解读《亳州市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措施》《亳州市支持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亳州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十条举措》以及《亳州市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暂行办法》。
随着一系列政策效应加快释放,一批产业项目相继投产,一批龙头企业落地园区,市场预期明显提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企业在亳投资兴业信心不断增强,有利因素和条件正在不断累积,对稳定经济运行形成了有力支撑。
2024年,我市先后与海亮集团、上海医药集团、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等一批知名企业、院校达成投资意向;成功与复星集团、吉利集团、奇瑞集团、华为集团、一龄集团、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达成合作意向。总投资26亿元的奇瑞亳州基地项目预计2025年6月份建成投产,总投资10亿元的酷哇新能源智能网联无人驾驶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已于2024年10月投产下线。
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新落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74个、计划总投资1164.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91.3%,超序时进度16.3个百分点。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23个、总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2个。1—11月,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6.8%、高于全省32.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从“心”出发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就业、教育、医疗、托幼、养老、住房、环境……这些老百姓的身边事、贴心事、具体事,与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关。
2024年1—11月,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55.2亿元,民生支出完成295.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3.3%,2024年以来占比均保持在八成以上,为改善民生福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住房保障等增支明显,分别完成73.4亿元、11.8亿元、13.1亿元,分别增支6.3亿元、1.6亿元、0.3亿元,分别增长9.4%、15.6%、2.4%。
看收入,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470元,同比增长6.1%、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位。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22元,增长5.0%、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87元,增长7.2%、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
看就业,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25137人,完成任务的71.82%,全力推进实现“家门口”就业;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8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6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0.78万人;深化“亳州老乡,请您回家”和助力青年学子创业活动,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人员、脱贫人口等重点人群创业者8174人次。
看住房,全市2024年改造城镇老旧小区75个,改造面积55.51万平方米,惠及居民5432户,早在9月底就全部竣工,提前三个月完成年度改造任务。我市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城市特色风貌塑造等城市更新工程,创新搭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赋能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让居民生活更加舒适。
看医疗,全市92个乡镇卫生院、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中医馆,三县一区在获得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基础上,全部创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区),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打造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的目标基本实现。
看环境,我市全面摸清污染源家底,实时开展溯源排查,及时消除特征污染,助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截至11月底,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37.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率位居皖北第一;优良天数比率75.2%,增长率位居皖北第二。
一项项惠民举措的落实,标志着民生的温度,累积成人民群众的“幸福账单”。
刚刚过去的2024年,我市聚焦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回望过去,成绩来之不易。
展望未来,重任始终在肩。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市上下将立足资源特色,发挥亳州所能,稳中求进,不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奋力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记者 张珍)